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家乡文史

冀东曹妃甸区李家灶村李氏族系楹联典故

发布:2014/11/24 20:31:35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李百超

  据冀东曹妃甸区李家灶村李氏族谱记载,曹妃甸区李家灶村李氏一脉“出自伯夷,发自陇西”,陇西是其祖源之地。而鲜为人知的是,陇西李氏文人辈出,尤其在楹联领域成就卓然,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

古人所谓陇西并非今日行政区内的陇西,秦汉所设陇西郡自然大于隋所设陇西县。陇西正处于古代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地,也是佛教东渐必经之地;在历史上为战略要地,不据有陇西则难保陇右及河西地区。作为郡望的陇西是古代、特别是唐代以来李氏族人的荣耀。

据考证,大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即陇西人氏,尊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为始祖楹联雏形的门楣“道德传家”源自老子。在李氏家谱中,老子是十七世裔孙。李耳,老子,字聃,亦称老聃,一说字伯阳。是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著《道德经》五千言。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本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尚贤”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史记》称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隐君子也”。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所有李氏族人都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而感到骄傲,李氏宗族也为有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而门庭增辉。

    李姓的起源与“木子”密切相关。因为有人将“木子”解释为野生李树所结的果实——李子,所以,李姓人爱李树,崇拜李树,甚至把李树视为神树,引植于家宅园中。据说李唐王朝的皇宫御花园内,就种植有许多李树,唐代大诗人李白家里也建有桃李园。
    族谱中,载有李姓专用楹联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 
 上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下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高,后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西陇望族;北海名流。 全联指唐朝时期的书法家李邕(公元678~747年),扬州都江人,善注《文选》。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文名满天下,著有《李北海集》。

经传道德;名重谪仙。 上联典自春秋时期的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下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白,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 

家藏邺架;诏赴玉楼。上联典出唐朝时期的大臣李泌,字长源,自幼聪敏,勤奋苦学,博览经史,擅长行书,喜欢吟诗作赋。玄宗时为皇太子供奉官,后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官至宰相,封邺侯,家中藏书极多,号称“邺架”。善权术,有谋略,曾为肃宗筹划平安史之乱;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长于随机应变。下联典出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字长吉,唐朝廷皇室远支,家世没落,生活困顿。少年聪明异常,七岁能写诗文,曾使韩愈惊。作诗极为刻苦认真,母亲说他:“此儿要呕出心才作罢!”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韩愈曾为他作《讳辩》。相传他临死前,白天见个绯衣人拿块板,上面写着:“玉帝新建成白玉楼,召先生去作记。”

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闻名当世的入闽始祖火德公是陇西李氏的第二十七世裔孙,李火德一支自明、清以来因其人文鼎盛而闻名台湾省和东南亚诸国。台湾省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分别是李火德的第二十六世和二十八世后裔,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数典忘祖,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今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有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正大门有这一副显赫的宗联。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文章倚马,系出陇西。上联典自春秋时期的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曾任周柱下史。孔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人以犹龙代称老子。下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白,旧说为陇西人,其《与韩荆州书》云:“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狂歌痛饮双仙骨;索句呕心一锦囊。上联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川)。隋朝末期,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他诞生于此。幼时随其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作诗歌热情奔放,才气横溢,是我国最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今存诗九百九十余首,有“诗仙”之称。平生嗜酒,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故又有“酒仙”之称。下联说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解辞章,每天骑着弱马,背着锦囊,得句即投其中,不先立题。暮归,其母控囊见所书多,恕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己耳!”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此联现存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世系考春秋,御史名官、东鲁圣人曾问礼;
     渊源溯唐朝,翰林著绩、玄宗皇帝也求诗。
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李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隋朝末期瓦岗军首领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人,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少年时好学,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大业年间,参与扬玄感起兵反隋,失败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瓦岗,辅助翟让联合附近各部起义军,并设计在荥阳击杀隋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率一军,号称蒲山公营,继而被翟让推为全军之主,称魏公,立年号为永平。他传檄天下,数隋炀帝十罪,屡破东都隋兵,部众日益强大,后来入关降唐。下联典指老子李聃。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上联指唐朝时期的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的事典。唐时扬州俗喜商贾,不事农,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勾城塘,溉田八百顷,民多归本,甚获其利。下联说明朝时期的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临敌蹈历奋发,遇大敌胆气益壮。谥武靖,追封岐王。

原本陇西神仙祖;派系唐朝帝王孙。 此联也在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祠发现

还有:

     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抱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此日去庄襄二千余年,潭影波光,夜夜照秦时明月;
     其他溉益州一十六县,豚蹄杯酒,家家祝太守祠堂。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宗开淮右,忠良孝友笃家风。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原,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柱下史与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厥先声。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公元1889~1927年)撰书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就义后,许多名人撰书联挽李大钊
    李克

求仁得仁,公应无憾; 

以暴易暴,吾谁与归。          

    杨杏佛

南陈己囚,穷教前贤笑后死;
      
  北李犹在,那用我辈哭先生。

北平青年

为革命而奋斗,而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王麓水

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泻到悠长无纪极;
    
   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
   
族谱中,还载有历史上李姓名人神童巧对故事

1.李元度与游学秀才戏对
     李元度,字次清,清道光年间举人,工于文学。幼时聪明好学,性格豪放大胆。九岁能吟诗作对,谈经论史,有“神童”
之称。有一外地秀才游学到, 慕名前去拜访秀才见元度是个幼小孩,随便问道:“你姓什么?”李元度从容答道:
    
骑青,过函谷,老子姓李!
    
接着李元度也反问秀才姓氏,秀才也不甘示弱,马上高声回答:
     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两人对句,均以本姓远祖历史典故,又自指父、祖辈姓氐,倨傲自称。“真是不打不相识”,两人都佩服对方文才,握手言欢。

2.李调元机智欲成龙
     李调元(1734--?)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
童山蠢翁乾隆年间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等职。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自幼聪颖勤奋,能诗善文,性情活泼。其父化楠,极有修养,责调元郊游与师应对不尊,指着屋檐蜘蛛网,父出对曰:蜘蛛有网难罗雀;
   
调元对曰:蚯蚓无鳞欲成龙。
    
师赵亮高声赞道:“对得好,有志气,有抱负,将来必成大器。”
     某年春,他和几位同窗与塾师赵亮外出郊游。至一处见碾子正在碾米,先生要李调元对对,指着碾子出一上联:

    
一木压滚,调圆(元);
    
年仅九岁的调元知先生拿他名字逗趣,便含笑不答,当走到山神庙时,见山门外挂一明亮的九莲灯。赵先生正继续催促调元应对,调元连说不敢。师当众说明今是郊游,但说无妨。于是,调元指着那根灯杆说道:
    
两石夹柱,(赵)照亮。
    
说完,深感不恭塾师赵亮却赞“对得好!”

 3.李时珍五岁塾师顾日岩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频湖,幼时聪颖勤学,才思过人,五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日,塾师顾日岩,即兴口占一上联: 远山隔林静;  
    正在窗外读书的时珍听了,沉思一会,答曰: 明霞对客飞。
    
李时珍继承父业独好医书,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800余家,三易其稿,写下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祖国和世界的医学有着卓越的贡献。

 4.李汝珍巧对两书生
     李汝珍(1763—1830年),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历经十余载,完成小说《镜花缘》一百回,后又篡写了《李氏音鉴》。他幼时颖异,恶八股文,才思敏捷,远近闻名。
     一次,本地有姓户、姓马两书生,着一驴闲游。途中遇着两个差官同坐一骡轿四人均在路边小店饮茶,相谈之下知差官一个姓乔,一个姓车。卢姓书生笑着说道:“乔车二友”,那姓马的书生紧接着答道:“各乘半轿而行”。两书生之言合起来是一上联,即:乔车二友,各乘半轿而行;
     店里一时鸦雀无声,无人属对,两书生正欲离去。这时在旁玩耍的李汝珍大声说道:“两书生留步,我来对下联。”
接着念道:“户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
     “乔”与“车”、“
”与“马”合字为“轿”、“驴”。

 5.李自成少年应对
     李自成(1606—1645年),本名李鸿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十六岁时,跟一位塾师就学,刻苦用功,学业日进。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屋外刮起一阵风后,下了一阵不一会一轮明月,满天星斗, 悬在夜空。塾师带自成走出屋外,一边赏景一边吟道: 雨过月明,顷刻呈现新世界;
   李自成想起当今朝风腐败,灾荒不断,民不聊生,遂以比喻手法,大声对道: 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6、李芋仙戏对周知府
     李芋仙是清末明初文人,七岁就能属对,最爱滑稽戏谑。一次在外游玩,路遇知府周翼庭,周知其聪敏善对,故意问他“你能否用我的名字,对出嵌字联吗?”
芋仙答“可以。”周知府吟道:在天愿为比翼鸟。
    芋仙马上明白,这是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早己心中有数,故意拖延不作下联。经众人催促,他才背出杜牧的《秦淮》诗句:隔江犹唱后庭花。上下联第六字的“翼”、“庭”正是知府名字,大家听了无不叹服。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