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家乡文史

运粮河、古戏楼与妈祖庙

发布:2014/10/18 19:12:13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张相禄

曹妃甸的柳赞镇附近有一条河,款款汇入渤海,名叫溯河,因在小镇西侧,当地人俗称“西河”。而今是个小码头,多少年来,渔民们便是沿此河出发,风雨飘摇,再顺此河回归,渔获丰美,日日月月有名贵水产,有清代诗人张凤翔专为此处赋诗

   一月鲜贝缢蛏轻寒料峭满春城,渤海鱼鲜次弟生。玉骨琼肌冰雪质,最饶风味美人蛏。   

二月面条鱼:东风解冻雪初消,一色如银说面条。珍味允宜称上品,满盘皎洁讶琼瑶。  

三月海蟹:三月垂杨花乱飞,满篮螃蟹沽酒归。人夸江渚鲥鱼好,我爱家乡螃蟹肥。

四月鳎目:乡村节令至今传,比目鱼肥四月天。漫说渔农都辛苦,家家户户饱尝鲜。  

五月黄花鱼麦陇风来绿色匀,争夸石鱼闪银鳞。纵然鲤脍烹调美,不及斯鱼隽味真。  

六月鲳鱼浮沉碧浪状如屏,赐得佳名本象形。横贯柳丝携手便,却去沽酒向旗亭。
  
七月带鱼宓妃昨夜渡重洋,风马云车望渺茫,想是凌波微步际,捎来玉带水中央。
  
八月墨斗鱼形依悬裹色紫霞,产饶渤海赛龙虾,笑君满腹如贪墨,乌贼名来总不差。
  九月
对虾 “柳尖七铺海云高,地富渔虾落万篙,争道此间风味好,‘曲身小子’身价高。  

十月琵琶虾沿岸明月照篷窗,手剥鲜虾倒玉缸,偶忆浔阳江上客,琵琶一曲木兰双。
  十一月
海蜇曹妃殿外海风寒,石臼坨边海浪宽。水母随波潮上下,白珊瑚卷赤晶盘。
 
  十二月文蛤府海呈鲜各有时,谁将美舌比西施。快添炉火温热酒,冬食蛤蜊美如诗。
   然而,很早以前它不叫溯河也不叫西河,上几辈年老的渔民都叫它“运粮河”,全称 “铜帮铁底运粮河”。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公元600多年前,唐王征东时,历经千难万险,“高丽”国终被征服,作为战败国,每年须向唐王进贡财宝、粮食。这样,从高丽而来的海上运粮船队漂洋过海,驶入现在的溯河内岸卸粮当时的河水潮流通畅,河水奇深,两边堤岸坚硬不易塌方,河底泥沙也不陷不淤,两厢加起来,可谓天赐的运粮河道,所以,那时的人们称这条河为“铜帮铁底运粮河”,这一叫法也流传深远,直到今天。

高丽国的运量船队靠岸卸粮的地方,就在柳赞镇西侧,现今一个叫“蚕沙口”的小村落(当时还没有这个村名,是后来的事),慢慢成为集散粮食的“粮栈”,由于粮栈的存在,人来人往,商铺云集,逐渐兴隆。那里长期居住着很多高丽官员和搬卸粮食的高丽人工,时间一久人们便感到生活清苦,寂寞难耐。高丽是个酷爱文艺的民族,那时已经成形了高丽乐、高丽舞,又因为逐渐有了服侍生活起居的高丽女眷,空闲时,她们随便寻一块空地莺歌燕舞,衣袂飘飘,为忙碌的人们表演舞蹈,解除乏累。后来,有人把此情况反应到本国,说需要一个戏楼,唱歌跳舞的场地全是盐碱地,泥泞难堪。为了解决单调乏味的生活,也满足人们对文艺的需求高丽国便召集一批能工巧匠,开始制作古戏楼。古戏楼是在高丽国内制作的,木质结构钉子,全由木质隼铆衔接而成。戏楼攒好后,又顺次拆散,几只大船分散运到“运粮河”河畔粮栈。同时,运粮河这边已经打磨好了石头平台。那些大船抵达运粮河的时候已经是夜里,竖起火把,一夜间就把古戏楼组装完毕。第二天清早,有不知情的人们醒来,对这座凭空飞来的宏伟戏楼很是纳罕,便以为从天上飞将下来的。时间又过了千年多,期间,古戏楼在沧桑的时空里披风沐雨,坏了又修,毁了又建,直到后来逐渐放弃,现在已荡然无存。古戏楼的位置,恰在如今蚕沙口村妈祖庙的对面。据当地的人说,因为有了运粮河,才有了古戏楼,因为古戏楼,才有了妈祖庙。渤海地区共有两个妈祖庙,一是天津的“天后宫”,一是曹妃甸的“天妃宫”,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传说中的林默娘即妈祖生辰的那天,蚕沙口这个弹丸般的小村落,商贾云集,熙来攘往,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信徒,有十万还要多,人们在香火氤氲中,怀着虔诚几拜几叩,祈愿圣母,恩赐福祉……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