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家乡文史

塔盆沟的传说

发布:2014/10/8 19:43:54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耿湘春

在唐海县青坨村和乐亭县大捞鱼庄交界处,人们习惯叫“塔盆沟”。提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传说。
大概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户从外地搬来的李姓人家,主人名叫李望,靠给人打短工度日,真正是穷的家无隔夜粮。一天,村里来了一位中年道人,只见他双眼赤红好象患了眼疾。他来到李望家门口说想讨碗水喝。李望一看心生怜悯,有道是穷人知道穷人苦,便将道士让进屋内,端来热水,又送上仅剩的半个玉米面馍馍。道士喝完水吃完馍馍,便和李望闲聊起来,了解了李望家的贫困说,我有一个办法能使你家享受荣华富贵,但条件是必须让我在你们家长住,让你的后人给我养老送终。
李望听了道士的话说,如果能让我们一家一日三餐吃上饱饭,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们一定奉养您到百年之后披麻带孝为您送终。道士见李望答应了他的条件,便告诉他村东约一里的土沟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塔,如果他能找到并修好它,就会得到一笔财富。李望将信将疑的带着大儿子来到村东的土沟里。土沟里乱草丛生,沙石瓦砾成堆,李望父子俩在土沟里找呀找呀,找了整整一天,就在父子俩几乎失望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堆乱石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塔尖。扒开乱石,只见乱石下面有一座小塔,塔的底座就像一只盆,盆上是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紧紧包住了塔身。李望并不贪心,只拿了几个金元宝,他带着儿子运来砖石。重新修好宝塔,把金银财宝埋在了塔的下面。村里人以为李望修塔还愿,没有人想到小塔下会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李望用金元宝换来的钱修了宅院开了店铺。自李望找到宝塔后,道士的眼睛就瞎了,李望请了几个仆人专门照顾和伺候他,每天早晚都到道士房中请安问好并把大儿子的名字改成李恩小儿子名字改成李富,以表示对道士的感激之情。
几年后,李恩科举高中,投在和绅门下在京城做了大官,李望家成了远近有名的豪富人家。李望八十岁时去世,临终前,他把儿孙们叫到床前,嘱咐他们不要怠慢了住在家中的道士,不要忘了每年修缮宝塔。李望死后,小儿子李富接管了家业。他和父亲一样对道士早问候晚请安,精心伺奉,丝毫不敢怠慢。令人惋惜的是,李富在外出收帐的途中感染了恶疾,不幸英年早逝。
李富死后他的儿子李仪继承了祖业。李仪自幼娇生惯养挥金如土。他没忘记自家的发迹是靠了道士,他也没忘记爷爷和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但是他整日花天酒地哪里有工夫和时间像爷爷和父亲那样给道士早请安晚问候和修缮宝塔呢?道士虽然已须发皆白,却依然身体强健,没有人知道他的年龄,每顿饭他都能吃上三四个馒头,两三碟素菜,比一个壮小伙吃的还多。仆人见主子怠慢,自然对道士也逐渐冷落,渐渐地,府上竟然没有人去搭理道士,道士每天只能自己摸索着去厨房里捡些剩饭和剩菜吃,蓬头垢面状如乞丐。
一天,李仪在府中大宴宾客,非常热闹。道士心中饥饿,摸索着来到前院,宾客中有眼尖嘴快的看见了衣衫褴缕的道士说,府中有百万家财,怎会有如此狼狈之人?李仪听了觉得丢了脸面,心中大怒,吩咐仆人把道士赶出家门。管家顺手抄起院内的笤帚去轰赶道士。只听道士哈哈大笑,声音如同惊雷:“不用轰不用赶,贫道就此告辞!”说完,猛的睁开久闭的双目,目光如炬如电射向席中的李仪,李仪惊得浑身一抖,手中的酒杯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道士走后的第三年,在京城做官的李恩受和绅牵连被砍了头。李仪虽没被砍头,家产却被充公。由原来一掷千金的豪富成了家无隔夜粮的穷汉。一天,李仪正发愁没米下锅,忽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村外的小塔下埋藏着金银财宝。他喜出望外的来到村外的土沟里,因为他只顾花天酒地,忘了修缮宝塔,年久失修的宝塔早已坍塌成一堆碎瓦,他扒开碎瓦,掘地三尺,终于发现了盆状宝塔,可是塔身周围除了乱石外,哪里有什么金银财宝?只见一块竹简上写着:塔固家兴,塔倒家亡。落款:塔盆道人。李仪长叹一声,转身离去,村里人从此再也没
有见过他。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