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热线 > 文化频道 > 家乡文史

垍子房

发布:2014/10/3 8:11:50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阡陌行

(读JI吉音)子房是方言,其实就是土坯房的一种,使用的子,是用特制的铁锹挖掘而成。。

子的季节一般在春秋,雨水比较少的季节。事先要找一个平坦土质又比较好的地块,最好是长马绊草的地方。用一把挖子的专用锹。象常见的挖锹,但锹面没有弯度,是平平的,便于挖的子能成方块。挖好的垍子码成垛,晒上个把月,干透了就可以垒墙盖房。

过去,我们这里大多数村庄盖的房子几乎全是子房,现在早就被砖石代替了。盖房前要把晒干的子,用独轮车一车一车的推到盖房或垒墙的地方。独轮车曾经是我们这里最普及,也最实用的运输工具。当时,我们这里力气大的,一车可以推到一千多斤呢。

盖房在偏僻的农村是大事,由于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拮据,尽管是盖就地取材的子房,那也需要多年的积攒和准备,并且有很复杂的工艺。

首先是要用独轮车推土垫房地基,我们这里地处渤海岸边,地下水位很高,咸水层很浅,所以一般地基都垫得很高。那个年代运输工具只有独轮车,所以要从很远的地方,一车一车地把土推过来。可以想象,三间房的地基,加上庭院,当时庭院又很长,可以说是工程浩大,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垫好一处房地基,时间长则三五年,短的也得一年的时间。

地基垫好后,各种物料都准备齐全了,先是打夯。然后是做基础。一般人家都要买些石头,家庭条件好点的可能多垒几层石头。主要是为了抗碱,地处海边,土壤盐碱,空气中也含碱,隔离不好会很快把墙碱掉的。

往下就是要做房子支架了,最好的房子是我们的土话叫四不落地,意思是三间房的梁全部用顶梁柱(我们土话叫脚柱)顶起,相当于现在的框架结构,然后再在框架里垒墙。这样的房子是最结实的。1976唐山大地震时,象这样的房子基本上也没有倒掉,应该少伤亡了不少人。但一般人家是盖不起的,大多数人家都是两侧房山上放檩条的,土话叫墙扛檩,是我们这里最常见的房子。

上檩是很有讲究的,檩的大头朝哪个方向,不是随便放的,檩的大头,是不能搭在东西两个外山墙上,这叫根不能朝外。所以,东头的一间大头一律朝西,其它几间大头一律朝东,这是规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代代口口相传的规矩。比如:单椽并檩燕子(过梁)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谐音不吉利,单椽谐音单传,意为只有一个儿子,并檩是指不管檩条多细,也不能并着用两根,因为与病灾谐音。盖房讲究头的朝向,农村的房子多是坐北朝南,所以头(粗的一头)一定向南,如果头朝北,就是燕子,房子像燕子一样时间住不长。再比如,桑、枣、杜、李、槐,不进阴阳宅。桑与丧、枣与早(亡)、杜与独(子)、李与离、槐与坏同音,同样都是不吉利。依现在的眼光看,这些说法、做法有迷信之嫌,但我觉得,民族传统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自有它本身的道理在。
     
檩条上完后,下一个程序是上(读ZHUN音)子,是用秫秸扎成的十来公分粗的把子,条件好点的有的先上一层苇子房帘,那样的房子从屋里看特别干净。但大多数人家条件有限,就直接上子了。  

上完子后就是墙面和房顶上泥了,有很多讲究,盖房子的每道工序都是大意不得的,真正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