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曹妃甸文学

公共食堂留下的记忆

发布:2014/11/17 8:18:24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刘德润

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里新事物层出不穷,公共食堂就是这新事物中的一宗。从1958年10月中央发出大办公共食堂的号召到1961年4月中央做出停办公共食堂的决定,历经了两年半的时光。时间虽然不长,但它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那个年代,公共食堂从办到停我一直是亲临者,对于它的背景、过程、环境都有切身的体会,至今都有耳熟能详的记忆。

1958年12月,我村被确定为大办公共食堂的试点。公社派来了三人工作组。首先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大会小会,接着用村里的广播喇叭大力宣传大办公共食堂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反复讲的是,大办公共食堂是大跃进的当务之急,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重要事情。我们村是1946年就解放的革命老区,在党的教育下广大群众对共产主义有强烈的向往,对党有“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政治觉悟,这回听说要大办公共食堂,办的是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事,都从心眼里高兴。所以不到半个月的酝酿、组织、筹备,公共食堂就“水到渠成”了。

当年的12月20日,举行公共食堂成立大会,气氛非常隆重热烈。公社领导讲了祝贺辞,群众代表做了表态发言,邻村都派代表前来参观,主席台上悬挂了一副非常醒目的对联,上联是跟党走奔向共产主义,下联是大跃进办好公共食堂。“开门饭”吃的是秫米干饭粉炖肉,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上等席”。人们吃着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古以来就是“一家围吃一桌饭”,而今是“百家共吃大会餐”。喜的是,早就盼望吃饭不花钱,今天付实成真了。这一天全村人都喜笑颜开,最开心的是我的老父亲,老人家早在1944年入党的时候就知道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老人高兴的说:今天大办公共食堂就是办的向共产主义迈进的具体事,我举双手赞成......

任何事情都有个演变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食堂开办的初期吃的是大队库存的公粮(缴纳给国家做为农业税的粮食),日子一长几百口人一日三餐用量太大,公家就招架不住了。大队干部曾几次向公社求援,但公社也着实无能为力,因为各村都办起了公共食堂。为了继续办下去只好用代食品(米糠、干菜等)来补充“缺量”,即便这样还是难以维持,万不得已只好粮食由公家“包干”到“公私合营”,而且公私比例由9:1到9:2再到9:3。群众面对这种窘境,思想上就产生了疑惑和动摇。在失落下滑的情况下,上级曾几次采取过补救措施,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1961年初就有少数几户告退了。更使情况加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食堂的“软肋”日益显露,诸如:阴天下雨群众不方便、老弱病残得不到适当照顾、有个天灾病月没法调剂生活......面对此情此景人们的情绪由得意变成了失意,“退伙还家”的群众就越来越多,到1961年3月我村的公共食堂就解体了。

公共食堂这件往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回顾50年前的那段沧桑岁月,党一直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而跋山涉水导航引路。但良好的宏愿没能得到如愿的结果,教训就在于:有信仰不能头脑发热,有理想不能急于求成。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