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声声
夏天,是虫的世界,白昼黑夜,都有虫在歌唱。
最常见的夏虫是蝉,蝉是学名,它的土名叫知了,黑水凼人更土,把它称为“啷啷虫”。因为它叫的声音啷啷的,故名。
会叫的蝉是公蝉,它的发音也奇特,是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儿时我们用蜘蛛网罩蝉,最喜欢的就是让它叫唤,看它的肚皮鼓呵鼓的,特逗人乐。
母蝉不会叫,人们称它为哑蝉。
捉蝉,乡村的男孩子都干过。哑蝉因为不会叫,不捉,捉了也马上放生。
蝉唱是夏天的音乐。高大的青木树、麻柳树、泡桐树、苦楝子树,是蝉的家。蝉声吵人,但如果没有蝉唱,又显得寂寞。
后来读中文专业,读到很多咏蝉的诗,比如骆宾王的《咏蝉》,才晓得蝉的高洁。可惜童年的我愚昧,常以捉蝉为乐,当然也无辜地弄死过很多蝉。
夏天的蝉是欢乐的,到了秋天,日渐寒冷,蝉将走向生命的终结,悲情渐长,那蝉唱,一声声里,竟是忧伤。
很多虫都有音乐天赋,远胜人类,比如琴蛙。
琴蛙头部扁平,光滑的背皮棕色中略带点灰色,它的喉部两侧长有声囊,鸣唱时涨成一面小圆鼓,通过空气的振动引起共鸣。它体长只有5、6厘米,小于青蛙、牛蛙、蛤蟆,鸣声有别于其它蛙类,节奏感特别强烈,优雅如琴声。
琴蛙不太多,但我避暑的苏马荡,有一口水塘,满塘琴蛙,带来了一山琴声。每天下午,有不少人在水塘边,睡在吊床上,倾听琴蛙歌唱。
琴蛙的鸣唱声柔和、密集、轻脆,像器乐中的洋琴声。
纺织娘是最常见的夏虫。儿时贪玩,捉过不少纺织娘,用竹制的笼子关着。纺织娘因为啃噬叶片,是害虫,所以大人们从不反对捉纺织娘。
纺织娘白天静静地伏在瓜藤的茎、叶之间,晚上摄食、鸣叫。
雄性的纺织娘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因而被人们取名为“纺织娘”。其后是“织、织、织……”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如遇雌虫在附近,雄虫一面鸣叫,一面转动身子,以吸引雌虫的注意。
夏天,我们常在外睡凉板,要等降温了才回家。在庄稼地边,听纺织娘叫,就如听催眠曲,一会儿就进入梦乡。有时未醒,一晚都睡在外边。
蟋蟀是男孩子们最喜欢的夏虫了,儿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小竹筒,专门用来关蟋蟀。因为最好的蟋蟀,是坟山上的,据说是从枋子(棺材)中长出的,所以黑水凼把蟋蟀又叫枋子虫。北方人叫它蛐蛐儿。后来读书,才知道它有个学名叫“促织”,太雅了,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如果不是蒲松龄写了篇小说叫《织促》,被选进中学课本,知道这个词的人更少。
蟋蟀的鸣唱也是在晚上。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发出动听的声音,以吸引异性。这点像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对歌。
夏虫的生命都很短暂,最多过了秋末,就会死亡。但它们活着的时候,尽情歌唱,享受欢乐,也不枉此生。
感谢夏虫,让炎热的夏天,多了几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