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
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色彩与声音。它们使人迷离感动而情感奔放,它们的本身,给受众的心灵抹上了一层文化愉悦的快感,使你为之激跃、澎湃。
唢呐是许多地区民间从事婚丧喜庆演奏的主要乐器。记忆使我常常回望乡村那恬淡而美好的时光。那时候乡村平时很少喧闹,特别是夜晚,好远就听到激扬的唢呐声,煞是悦耳。有时候,这声音竟能使人潸然泪下、激动流涕。在当地,许多人以吹唢呐于闻名。那凄美哀婉,欢快明净的唢呐声,挟裹着他们饱经世事的悲怆与苍凉、凄楚,飘逸在宁静而温暖的村庄上空。这使小时候的我,对声音产生了一种莫名迷恋与依归,以至现在这种旷日持久的痴迷,仍使我情不自禁。
唢呐有着铜黄色裙裾,下摆的开口有点夸张,静泊在桌子上,就像一朵头朝下的打碗花,悄无声息地开放着,娴静而端庄,孤单而怀旧,像从某幅古典肖像画中走出来的仕女。唢呐细小的身子,却丝毫不影响它高亢、嘹亮的音色,于是乡村土地上斑驳的往事,在唢呐响起的瞬间就变得灿烂起来,象擦得发亮的唢呐口,泛出一种鲜活鲜活的记忆。
渤海湾唢呐音色、音质里显出一种厚实平原本色,好似忧愁哀绝的李商隐,缠绵柔丽,而带一种浏亮明快的感觉。我曾细心的揣摩、聆听、分辨,感到就哀乐而言,渤海湾唢呐应看作杜甫式的那种“凭杆涕泗流”的痛哭;吹唢呐的人将各自情感、人生百态、世事变迁,溶于一种艺术的内质升华,使听者闻其声,便会产生回肠荡气、宽广激昂、痛快淋漓之感。
唢呐响起了,这唢呐就成了乡村的一个图腾,那声声唢呐,深深地渗透大海的肌肤里。对唢呐的顶礼膜拜,让一个村落有了经脉分明的传承,也让代代相传的演绎里,在渤海岸边的村庄有了一种厚重的文化质感。
唢呐响起了,吹来得是纸钱里如泉般的忧伤。乡村里被岁月茬茬收割的逝者乘鹤西去时,是离不开唢呐的。当这种幽幽的曲调从唢呐里飘荡出来的时候,对逝者的一些记忆,也在这呜咽的唢呐声中,在时间的隧道里越拉越长。
叶落归根,入土为安。对于一个在村庄的土地上滚打一生,最后魂归黄土的乡村人来说,这是与出生结婚生子一样,一生中最辉煌的释放,用唢呐声把四邻八乡的人召集在跟前,似乎向大家表明自己曾在世上走过,现在走累了,与孝子贤孙和亲戚朋友做最后的告别。这伴随着乡村人生生死死的唢呐,每一个呜咽的音符中,都蕴含着一种悲呛,一次生者对逝者别离的嚎啕。唢呐是乡村最为嘹亮最为通透的嗓音,因为有了它才使人渲泄,使人感动,使人奔放。这也让它成了生长在乡村中最与泥土最为接近的乐器,让每个乡村人敞开心扉,受其涤荡。
一杆唢呐,用它或悠扬或悲戚的音乐勾画了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轨迹。在它的声声鸣唱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生命的沧桑变化,或新生,或健壮,或垂老,或消亡……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又消失在乡村的庄稼人,一辈子也离不开唢呐,就象一株老树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样。在它嘹亮的声音里,乡村里的人们与唢呐的旋律一起欢乐,一起悲伤,千百年的情感也在唢呐的笛眼里潮涨,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