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培养出技术黄牛 多手段破解火车票实名制
IT时报记者 尤歆飞
本周末,“春运抢票”将进入第二阶段——回程票大战。尽管此前铁道部表现出对“抢票浏览器”种种不满,但显然,这并不是票源紧张的根源,热门票20秒便被抢刷一空,不会上网的农民工成为被忽视的群体。事实上,铁道部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合理安排整个售票流程,因为,2013年的黄牛,已经利用高科技成功升级为2.0版本。
加价100元搞到黄牛票
在理发店打工的周成(化名)已经两年没回家了,他老家在成都。前几年就因为没买到票耽搁了,今年父母打来电话,再三吩咐他要带老婆孩子回家,吃一顿团圆饭。于是,周成也挤入了轰轰烈烈的抢票洪流。然而,对电脑略知一二的他,1月19日、20日在屏幕前苦苦守了两个下午,什么抢票插件都用上了,眼睁睁地看着余票从几百张到几张,再到售完,而他却迟迟没有抢到一张票。“每天从上海到成都的车次不少于10趟,下午3点一过,不到几分钟余票都被抢光了,也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把戏。”正当小周绝望地以为要再次留守上海时,他看到网上有黄牛发布广告,号称可以搞到票。抱着一试的心态,周成和这个黄牛取得联系,并把身份证、车次等信息发了过去,没过一天,黄牛真的从“无余票”的12306中订到两张坐票,并提出每张100元“高昂”的手续费。周成咬咬牙,通过支付宝将钱转给了黄牛,由他在网上完成了交易。
热门票先抢后转
随着火车票实名制和网上购票的推进,线下黄牛一下子没有了市场。《IT时报》记者在售票高峰期走访上海火车站及火车票代售点发现,排长龙购票的情况少了、游荡在各个角落兜售黄牛票的情况也基本绝迹。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本靠集团作战、靠体力吃饭的黄牛也扎堆网上,玩起了技术活。
记者在网上调查发现,在火车票预售高峰期过后,不少黄牛活跃在各类分类信息网、社区、QQ群中,向人们兜售热门车次的火车票。在一个“火车票抢票群”的QQ群中,记者佯装没买到票,寻求帮助,不一会儿便有两三个黄牛上前搭讪,或帮忙代购,或转让余票。
在记者将信将疑之际,一名黄牛“抢票高手”表示,他们采用的软件比市面上的抢票软件更快,还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刷票,“除了每天的正常发票外,各种订单失败、退票等回笼到票池内的余票,我们基本上都能拿下,你只要把身份证给我,过两天就能给你消息。”
这名黄牛说,如果某些特别热门的车次,拿不到退票,他们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对于一些热门的线路,我们在发票时用不同的身份证刷了一批票,如果你需要,可以转让给你。交易方式是:你把身份证号给我,我们可以在较为冷门的时段,一边退、一边抢,成功地把票子‘过户'给你。不过,你得先把票款和手续费给我,我才能帮你抢。”记者了解到,黄牛所说的手续费大约为票价的40%~50%,一张100元的车票大约要支付50元,但是这样的价格仍然比飞机票便宜不少,在QQ群中,有不少网友选择向黄牛购票。
“抢票插件”本身是黄牛工具
政策在变,技术在变。在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专家陈都看来,黄牛“触网”一点也不奇怪。他认为,现在流行的“抢票插件”为黄牛提供了更大便利,本身是一种黄牛工具。“抢票插件在一个时间段内,代替用户,重复地向12306发送指令,免去用户反复输入信息的时间;而这些软件工具到了黄牛手上,则更为恐怖,他们用更快的计算机和网络、更多的电脑、争夺发票那一刻的信息高地,让许多采用插件的普通用户也抢不到票。”陈都说,这是赤裸裸的插队,就像一群人在排队窗口前,抢完了所有的票,让后面的人白等一个通宵。
专家说法
黄牛现象考验政府能力
尽管黄牛的行为钻了制度上的空子,扰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但是人们对黄牛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黄牛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除了打击黄牛、规范市场秩序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注重自身制度、体系、理念的完善。新华社发文说,铁道部、工信部不能“自己傻就怨别人太聪明”。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如何提升系统能力、应对插件的冲击、制定较为合理的售票方式,正是铁道部今后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