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央企三年未退出不足1/4 退市令或成空

即便是限购调控带来的楼市寒潮,也抵挡不住央企从事房地产的热情。《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2010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通知至今,名单中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退出者不足1/4。
退市令成空
2010年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但是,国务院国资委并没有给出78户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时间表以及具体进展。
退出还是继续?此后的近3年时间内,被列入名单的78家央企经历了八仙过海式的调整,转让、并购、剥离、继续开发,由于78家企业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都是巨无霸级体量,每一家的变化都会带来一次地震,高潮迭起,不一而足。
2011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局长王晓齐表示,主业为非房地产业务的5家央企——鲁能集团、中航工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新兴集团,将会获批保留地产业务,从而使允许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由此前的16家扩编至21家。
市场研究者发现,退市令第一年效果显著。在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针对一年来央企退地的情况进行了通报,他表示,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进展比较顺利,2010年已有14家中央企业退出。估计2011年将有20多家企业完全退出房地产业。
在今年2月中旬召开的2012年度央企产权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的报告再次披露了2011年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地”的进度,航天科工等27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公开挂牌转让了40宗房地产企业股权。去年,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转让国有产权663宗,成交金额326亿元。但有研究者表示,这只能说明报告中所提及的27家央企正在退出房地产过程中,并不能由此认为他们已经完成了退出。
时至2012年岁末,《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除了21家被允许继续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过剥离或者转让方式,完成了从房地产市场的退出。
“抗命”扩张
与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的精神相反,一部分央企凭借地方政府资源、土地储备资源,央企融资优势,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仅以北京市场为例,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信息显示,多家“退出榜”上有名的央企,仍在逆势扩张拿地。
2012年3月16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竞得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丽泽金融商务区29309.9平方米商业金融用地。2011年12月12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竞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新区10868.5平方米商业金融用地建设用地使用权。2011年11月2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竞得北京市顺义区新城87179.45平方米多功能用地。
这表明,部分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依然在坚定地从事拿地,进而直接进行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进程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利益纠葛,二是缺乏具体操作方式和时间表约束。
陈国强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丰厚,以及涉及到的央企人员复杂,相关利益的考量使得部分央企不但没有退市的动力,反而会更加激进。同时,如果国务院国资委能够给出明确的退出时间和操作方法,让央企在退出房地产行业时有章可循,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出现较大的突破。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文章随机推荐
- 楼市“史上最严厉”调控下 房价依旧涨易跌难
- 成交回升议价空间小 北京二手房价上涨预期升温
- 专家称购房者多在观望 2010年房价趋势整体向下
- 揭秘王石 事业巅峰已跨越,婚姻山谷正来临?
- “特价房超市”现身 刚需依旧是未来成交主力
- 上周北京住宅网签涨40% 市场“恐涨”情绪蔓延
- 中行行长: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盘整阶段
- 北京楼市走入阶段性观望 供应量创五年最低
- 国土部: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和价款“双降”
- 新版《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8月1日实施
- 哈尔滨尚志大街与花圃街交口路面塌陷
- 第二个自住房2176户中签家庭诞生 弃购率恐提高
- “个税”算法的五种解释:20% 也许没那么夸张
- 一双鞋换两套房?美国底特律城市破产真这么惨
- 万科7月60亿圈地 龙头房企纷纷抄“底”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