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是最早享受现代金融制度好处的幸运儿
十年前选择按揭贷款购房的中国首批“房奴”,多数都将结束偿还周期,进入无债一身轻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拥有的房产已增值数倍。
房奴解套的故事以事实告诉人们,房奴们不是为银行打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享受到财产性收入的一群,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早享受现代金融制度的好处的一群,他们是幸运的。1998年中国启动城市住房私有化,不久以后启动银行按揭贷款,之后是房价多次大幅度上涨。他们赶上的是历史的头班车,最早获得财务自由和人生自由,也将很大程度上启动国人传统思维模式的转变。
当然,媒体总有人认为“房奴”始终是悲惨的,他们认为首批“房奴”在欣喜地告别房奴身份的同时,仍然难言真正意义上的解脱。比如,若你只有一套房,无论房产如何增值,只要没有最终套现,房价的飙涨并不意味着你的财富增长,“落袋”的数倍增长才具备实质含义。
持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财产与资本的概念有区别。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一书中告诉人们,第三世界国家很多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土地房屋等财产,而是这些财富无法抵押变现实现资本化。在今天这个信用消费时代,独立产权房是最好的信用抵押物,它价值高,意味着你的信用能力强。你完全可以拿它来“变现”,比如你做生意、深造、孩子读书、老人治病等等急需大笔钱用,价值高的抵押物有用还是价值低的有用?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还有人认为,如果现有的房子一旦套现,势必要再度抉择是否购房,高房价之下,要进行房产升级,只能选择再当“房奴”。事实上在全球通胀的时代,房子是最好的也几乎是老百姓唯一的通胀对冲工具,需要资金时可以抵押。而如果医疗、教育等各项服务价格都已经很高(这是通胀时代之必然),现金和储蓄在通胀时代贬值,黄金不保险,股市则连赌场还不如,你还能拿什么抵御通胀?
很多人认为:房子越便宜越好。其实不然,根据市场规律,比如市场上鸡蛋价格很高,一些人吃不起,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打压蛋价,结果是供应减少,更多的人吃不到了;另一种是干脆提高价格,结果鸡蛋大量涌入,价格得到了平抑,更多的人吃得到鸡蛋了。
至于如果你选择卖旧买新,买更大、更高价值的房子,当然意味着重新成为“房奴”,但同样将意味着重复过去银行助推你财产增值的历程。而如果你是卖掉大城市、卖掉城市中心的房子,改买中小城市或城市郊区的房子,或者是在同样地段卖大买小,那么你不仅可以不再贷款,而且一卖一买通常还会有现金盈余。
如今,全世界都已经进入提前预支未来的信用消费时代,但我们还有一大批人,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一分钱恨不得掰做两半花的小农经济时代,把信用按揭消费视若洪水猛兽,把向他们贷款的银行视作无恶不作的周扒皮,“按揭,就是把你按倒在地,然后揭掉你身上的皮!”我要说的是,不敢按揭买房的人,可能一辈子买不起房!不要想着按揭有多么恐怖,要多想想不按揭有多么恐怖:就算你的收入能赶上或超过物价上涨,等你攒够钱再全款买房,那房价也已经赶上或超过物价上涨。你的工资基数高,还是房价总价的基数高?显然是后者,那么,不用按揭,你怎么去追房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住房立刻成了全民的焦点问题。政府的廉租房建设只能解决基本的居住需求,指望政府给每个人分配拥有产权的住房是不可能的事情。房奴是大多数人拥有自主资产的必由之路。经过年轻时的奋斗,终于获得一套资产,这是一种成就,而不是痛苦。
前几天媒体还报道了一个中关村房奴的心酸故事:月收入1.4万,还1.3万房贷。仔细一看报道,原来是主人公一步到位买的是120平米的大三居,这属于投资超过了自己的能力造成的窘迫。实际上孩子未生,岳母来住也完全可以买一个小两居外加一个小户型出租,总价不变而月供锐减。
多数人按揭买房初期都觉得房价很恐怖。过三五年再看,情况完全不同。一些认为自己几辈子都买不起房的人,换一种思路可能买得起好几套房。思路决定出路,开放的心胸和开放的视野决定开放的未来,钻牛角尖常常会使自己钻进死胡同。刻舟求剑思维的人往往难逃背运。(童大焕作者为国内著名专栏作家)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文章随机推荐
- 上市房企中期销售业绩低迷 土地市场迅速降温
-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拟修订 覆盖进城务工者
- 曹妃甸商业大道一次性付款9.5折
- 楼市深度调整 第三季度一线城市房价或陡然下降
- 曹妃甸国际商贸城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
- 降息无碍楼市调控 应以刚需购买力作定价基础
- 北京房产中介带客看房成功率创同期新低
- 北京春季房展:想说爱你不容易
- 中国20个主要城市土地供应增加成交减少
- 中国房贷20年简史:30万购房现在价值超500万
- 2009年唐山市危改安置住房竣工138万平方米
- 2013楼市能否保持平稳 调控长效机制能否建立
- 上周北京住宅网签涨40% 市场“恐涨”情绪蔓延
- 个税调整大限渐近 部分二手房业主降价急求脱手
- 楼市“史上最严厉”调控下 房价依旧涨易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