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曹妃甸文学

读庐山

发布:2014/10/9 21:40:17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孙武勋

秋日里,我又一次登上了有“匡庐天下秀”美誉的庐山。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放眼极目,她北面的滚滚长江如带,南临鄱阳湖浩淼如烟。秋风瑟瑟中,千峰秀,层林尽染,一幅令人心旷神怡、奇美大气的山水!

庐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山水之盛,更在于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那充满传奇或神秘色彩的亭台楼阁、山水湖泊给人们以视觉冲击和身心愉悦,在人们的心中荡起久久挥之不去的层层涟漪。

自古以来,庐山就以“苍润高起,秀出东南”而名满天下。她的古朴、灵秀,使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地理名山、文化名山,成为人与自然融合相契的不朽典范。 她,雄浑北阔又温婉含蓄;她,俊俏朗健又娴静怡然。你游她,当用心赏;你读她大书;你赞她,当援巨墨;你忆她,当需智慧!因为她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波澜,并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兴衰紧紧相连。

锦乡谷,你会赏到姣艳的百花;花径,你会探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脚印;仙人洞,你会参拜到得道的吕洞宾;而含、汉阳峰,你又会观赏到迷蒙妙曼的烟岚。而儒道同尊六教合山共处的多元文化,又彰显出她兼容并蓄,不同凡响的特质。

有人说,是帝王给庐山出了名,是文人为庐山添了美,此言不虚。千百年来,帝王将相,迁客骚人,用他们的文治武功,把庐山打造成一座扑朔迷离、万人心仪的不二高峰:这里有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筵席讲学。这里有佛教净土的发祥地东林寺,党以寺名,明代东林党成为影响朝廷政治的一股不可小的士大夫力量;大诗人李白曾五次游历庐山,留下了《望庐山瀑布》等不朽的千古绝唱。在近代,毛泽东、蒋介石等一大批历史人物,在庐山又演绎出许多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惊天故事。一九三七年,马歇尔将军七上庐山,劝说蒋介石放弃“外必先内”的反动政策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掀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崭新一页。而毛泽东则多次登上庐山,以他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的博大胸襟,用他革命浪漫主义的巨笔,讴歌庐山的伟岸:“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而领袖心中的伟岸,则在“暮色苍茫秀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咏中得到生动的诠释!以至于六·七十年代的庐山,做为政治名山她所带来的波澜起伏,深刻而巨大地影响了中国党和国家的方向和进程!

名山有奇胜,当如大书读。当历史的车轮匆匆驶进新时代,庐山做为政治和宗教名山的光环,渐渐褪去,她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人乐园!每年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赏奇峰峡谷,品高山云雾,探历史源由,感庐山独特的旅游文化。

我站在牯岭,俯视脚下,大庐山云蒸霜蔚,气象万千!我欣赏她的致,更体切她的深邃;我赞叹她的雄奇,更把玩她的沉郁;我品味她现实中的浪漫,更思辨她历史的离奇与悠远。这就是庐山,一座横亘于中国中部的神秘博大的苍岩,一部让人永远咀嚼的有字或无字的天书!难怪苏东坡曾不无感慨地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余于2002年、2009年两次登庐山,并有诗词盛赞其美。

庐山产茶,名高山云雾。

 

2011年5月于海韵斋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