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蹉跎7年后再次难产
海峡法治在线7月4日讯6月底大限已过,《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爽约”已成事实。有媒体引述权威人士的消息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时间将延迟。
早在7年前,以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为核心内容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便在物权法中得以明确提出,但其进展却一直温吞缓慢。此番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的“难产”,更是引来了外界诸多诟病。不过,在原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牛凤瑞看来,这种“诟病”源于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过高期待,其“降房价”、“反腐”等作用已被过度解读。
7年蹉跎 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路漫漫
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正式提出,但并未对统一登记的范围、执行机构、操作办法等进行阐释和细化。7年以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进度滞缓。
去年3月,在不动产登记提出6年后,《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通知,规定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
时至今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提速。1月,中央编办发布《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3月,不动产登记试点城市确定;4月,国土部成立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5月,国土部不动产登记局正式挂牌;6月,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研究设计启动……
据媒体报道,截止6月底,至少已有河北、江苏、山东、山西等18个省(区、市)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不过,之前规定于6月底出台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已悻悻爽约。
6月底爽约 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难产”
截止7月1日,官方并未发布《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的消息。5月国土资源部通过的立法计划中显示,原本定于6月底出台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变为了在6月底前力争报出送审稿,年内完成立法。
据法制晚报6月30日报道,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延期,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目前仍在研讨和征求意见阶段。至于不动产登记条例“难产”背后的原因,不少人士认为,“多部门利益格局难破”以及“不少既得利益者阻挠”为主要因素。
原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牛凤瑞则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条例出台的阻力更多在于细节上的复杂性。“不动产登记中住房登记是主体,而这其中涉及到各种细节的界定。”牛凤瑞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举例称:“单就北京的房屋产权划分来看就很复杂,有普通商品房、房改房、经济适用房等众多分类,这些在界定和落实上面都有难度。”
对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的“难产”,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评论称,这一政策的落实,考验政府改革的决心,也考验是不是真的敢于壮士断腕。
专家:不动产登记作用被误读
自推出以来,以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为核心内容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便被赋予了诸多“使命”—反腐、降房价等。公众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成了督促不动产登记立法的舆论力量。
“之所以对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延期出台引起热议,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不动产登记作用的过高期待。”牛凤瑞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说。他认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对保护个人合法产权、规范社会市场交易有重要作用,也是征收房产税的前提。但指望它去降房价、反腐等,是不恰当的。
牛凤瑞指出,不动产登记可能会刺激部分人员将拥有的房产变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屋的使用率,但这个群体所持有的房子数量和大市场相比比重极小,影响房价走势的概率很有限。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也发文称,“动辄把不动产登记与反腐、土地财政相连,把反腐、保护合法财产、改变地方财政来源的重任强压在不动产登记头上,实在是不切实际的期盼。”在她看来,不动产登记仅仅是中性的技术手段。
(中新网 马榕)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文章随机推荐
- 温都水城国际养老公寓开始入住
- 地产大鳄步伐加速 摩天大楼“疯长”纪录频被刷
- 7月京城楼市再次放量 “地段”仍是主导因素
- 官方及时释放调控从严信号 抑制楼市“金九银十”
- 住建部拟年底监控百城公积金
- 上海认定5万套住房需缴房产税 应税比例占20%
- 机构称中国内地房价涨幅全球第二 仅次于迪拜
- 国土资源部表示打击囤地 将房地产调控落到实处
- 世界第一高楼被指无证开工 远大集团叫屈
- 重庆房产税两年:房价获平抑 上万套房被征税
- 专家:楼市调控或在两个季度内完成 物业税未必利空
- 硬装6000搞定2人小窝窝
- 年底土地市场再掀热潮 15家房企争抢昌平地块
- 中国指数研究院:房产百强企业十年均值增长19倍
- 各地楼市差距悬殊:一线供求紧张 三四线过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