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环渤海重型化加速:5800公里海岸线上的冲动与考量

发布:2008/11/11 13:42:36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作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环渤海正以令人震撼的方式快速成长。在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等,正在激情描绘着发现大海后的无限憧憬。

  炼油、石化、钢铁、造船、汽车等等重工业仍在沿岸城市蜂拥上马,与此相随的资源争夺战也在激烈上演。

  然而,一个沉重的阴影笼罩在环渤海上空:经济结构明显偏“重”的环渤海地区,资源、环境负荷已处于超载状态,水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今后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语境下,环渤海地区如何在自我救赎中走向更为良性的发展大道,成为决策者无法回避、不得不认真权衡的命题。

  本报记者李清宇山东报道

  随着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3年来,随着天津百万吨“大乙烯”项目的开工建设,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以及壳牌、俄罗斯石油公司、美国通用、韩国SK、三菱化学等十几家世界500强石油巨头纷纷涌入滨海新区。

  而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天津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天津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百万吨级聚酯等大型石化项目建设。

  以天津百万吨“大乙烯”为核心,天津大港石化产业链迅速集聚。

  这是环渤海地区纷纷上马大化工的一个缩影。不仅是天津滨海新区,整个环渤海的城市都在以令人震撼的速度投入重金布局重化工项目。仅滨海新区、辽宁“五点一线”、曹妃甸三地,累计投资额就已经超过9700亿元。

  这一布局将对全球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像炼化、钢铁、造船、重工装备及汽车等诸多行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区域需求量,输出产能势在必然。这样以来,作为后发优势形成的环渤海地区重工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很可能会引发欧美、日本等国的相关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

分页:[1] [2] [3] [4] [5]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