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曹妃甸创新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引关注

发布:2018/11/7 13:48:59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最近,曹妃甸的一项海水养殖技术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来自渤海湾各地的养殖户和专家学者不约而同来到曹妃甸,学习探讨这项养殖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异形瓣鳃类软体动物和海参混养”,周围渔民俗称“海参圈套养牡蛎”。

  其实这项技术几年前在曹妃甸就已经尝试实施,之前一直不被重视。之所以今年引起外地渔民和海水养殖专家的关注,是因为今年夏季的高温天气,使渤海湾多地出现海参大面积死亡。据报道,受持续高温影响,辽宁多地的池塘养殖海参从7月23日开始出现缺氧、化皮的现象,截至8月6日,海参受灾损失面积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而曹妃甸实施海参牡蛎套养的却安然无恙。实践表明,这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成功抵御今年夏季的罕见高温,取得超过常年的产出,而且又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10月30日,记者来到曹妃甸区柳赞镇。养殖大户王言伟在自家的27亩海参圈里套养了牡蛎。来自大连的王言伟说:“我们在这里套养海参、牡蛎已有4年,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我们也很担心,生怕海参大量死亡,于是安排潜水员查看情况,结果发现海参大多躲在礁内夏眠,体色鲜艳,未发现死亡现象,表层水温虽然很高但底层很是凉爽,我们这才放心。”据王言伟介绍,这个圈共投放了规格40至60头的海参苗种约1350公斤,同时延绳吊养牡蛎11000吊。今天专家来测产,目前看,可产牡蛎50吨以上、每斤6只以内的商品海参3000公斤以上,综合效益每亩能达到纯利润1万元钱左右。

  河北农大海洋学院齐遵利教授表示,海参圈套养牡蛎,有助于增产和海洋生态恢复。他形象地解释了其中的原委:“牡蛎摄食过滤可以净化海水,一吊吊的牡蛎附着水草,不仅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而且起到了很好的遮阴作用,就像池塘中有树木森林似的。”

  海参圈套养牡蛎对改善底部环境(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溶解氧),降低底层水温作用很大。环境适宜了,底层的海参自然就能正常生长。今年7月至9月,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安排研究生对该圈水质进行了定期检测,8月上旬这个圈的底层水温最高27.5℃,相比没养殖牡蛎的低约2℃;池水溶解氧、透明度等都优于未套养牡蛎的海参池塘。“今天通过简单测产,海参、牡蛎的养殖效果都很理想!也印证了之前的判断。”齐遵利教授说。

  此项技术最初的倡导者曹妃甸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王文斌研究员表示,牡蛎套养技术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海水养殖池的进排水沟、工厂化养殖车间的沉淀池、近海滩涂等条件适宜的地方,都可以适当开展牡蛎套养。这将对改善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尾水达标排放,实现‘以渔养水、以渔净水’发挥巨大作用。”(记者 黄志山)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