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首钢10年路——海上崛起新钢城

发布:2015/10/23 9:16:10  来源:曹妃甸发布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005年10月22日——2015年10月22日,10年。
  这10年中,首钢完成了从首都到曹妃甸的搬迁,实现了在科技创新中的产品转型升级、产业的循环发展、企业的绿色生产,创造了第一个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第一个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第一个实施城市钢铁企业搬迁,第一个在海上吹沙造地建设大型钢厂的辉煌业绩,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率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示范和引领,将永载史册。

 

  渤海湾。
  浩瀚的海面上,首钢京唐钢铁厂巍然矗立在那里,成为海天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时光回溯——
  2005年10月22日,在万千瞩目中,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曹妃甸宣告成立。
  岁月悠悠,岁月悠悠!当时光的年轮辗过,首钢京唐公司走过了10年的艰辛历程。
  10年,首钢京唐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披阅风雨、慨当以慷,用热血、激情、智慧和汗水奏响了一曲曲大气磅礴的创业乐章,写就了一部部辉煌绚烂的创新诗篇。
  日出东方,其光万丈;江流入海,其势如虹。10年,那是首钢京唐人一首当唱的大歌!
告别北京、拥抱大海
一项史无前例的系统工程——首钢搬迁工程正式启动
  北京。沿长安街一路向西,尽头处,有一个大红门。推门而入,里面是一座百年岁月构筑的钢铁丛林。
  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西石景山建设炼厂,北京近代黑色冶金工业由此起步。斗转星移、几易其名,1996年首钢集团正式成立,拥有成员单位83个,成为生产经营与投资管理并举的大型集团化经济组织。在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首钢林立的烟囱,成为共和国大工业时代的骄傲。
  但是,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日渐凸显:一方面,首钢的快速发展,空气、水质污染和钢铁生产水消耗过大等问题,已经成为首都的隐忧;另一方面,首都寸土寸金的现实,又成为首钢进一步扩大发展的阻碍。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首钢在下大力治理污染、发展非钢产业的同时,开始寻求到北京以外的地区发展:山东齐鲁、江苏徐州、广西柳州……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果。2001年7月,伴随着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根据北京市的要求,再度修改钢铁生产能力转移的规划……
  首钢搬迁调整,已如箭在弦上。

  然而,12万人的首钢搬迁,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反复调研、论证,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批准首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5年10月9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唐山市注册成立。
  那么,新首钢的建设,为什么会选择距北京约220公里的曹妃甸?
  首钢京唐公司总经理王毅一语中的:“‘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曹妃甸给了首钢从未有过的发展空间。”
  的确。曹妃甸拥有发展重化工业的独特自然条件优势和必需的国际性集疏大港优势、环境与资源支撑能力。水深岸陡、不淤不冻的“钻石级”深水良港,25万吨级的矿石货运码头,吹沙造地后形成的广阔陆域,还有唐山市所提供的鼎力支持……一切的一切,都成为首钢搬迁至曹妃甸的独特优势。
  告别北京,拥抱大海。于是,肩负着国家实施钢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钢铁强国的梦想和希望,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建设,在曹妃甸拉开了帷幕……
怀揣梦想、面向世界
一个现代化的钢城在蔚蓝色的大海上崛起
  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是在曹妃甸海域蔚蓝色的海面上开始建设的。
  2005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甫一下发,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围海造地工程就正式开工。短短13个月后,吹沙造地30平方公里,提前5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开创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吹沙造地的先河。 
  但是,在茫茫海滩上,要建一个怎样的钢铁厂? 
  一张白纸。中国钢铁冶金专家徐匡迪说:“要把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厂。” 他抱拳于胸、殷殷嘱托:“拜托你们了……”因此,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建设伊始,就站在了科学规划、国际一流的基点上。
  从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北京市、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首钢和唐钢先后召开综合性或专题性的外部专家咨询论证会和审查会9次、内部专家审查会14次;首钢总工程师室的专家们数十次深入曹妃甸,就首钢京唐公司总体规划设计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552项,从总图布置、装备配置、生产流程、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采用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220项,倾力将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建成“集世界钢铁工业先进技术之大成、聚世界钢铁工业一流大型装备于一身”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从来没有过的扬眉吐气。首钢京唐公司的干部职工伴随着大海的潮音发出铮铮誓言:
  “尽管只有海浪和风沙,但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建设一座现代化钢城。”
  “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起步就要是世界一流!”

  在此起彼伏的誓言中,2007年3月12日,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从这天起,京唐钢铁厂的建设全面铺开。
  那是用汗水浇筑的日子——300多家施工单位、数万名建设者在方圆十余平方公里的施工现场排兵布阵,进行着多工种、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
  和许许多多的首钢人一样,李杨从北京的动力厂来到了曹妃甸。作为公辅筹备组组长,他负责的能源系统点多、线长、面广。能源系统不能按进度推进,将使其他所有工序受到影响。“牙咬掉了也得坚持住。”李杨根据在建设期中项目繁多、高度关联的特点,组织研究能源部建设期的管理模式,将能源部分成7个专业项目管理组、20个项目部、具有独立功能的单项工程74个。“夏天的时候,他的衣服从来都是湿的: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风风火火地从一个工地奔到另一个工地。”李杨的这个形象,深深地印在能源中心主任汪国川的记忆里。
  这是所有建设者的形象。在渤海岸边,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仅用三年时间,一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2008年8月13日,焦化A焦炉装煤试生产;12月10日,2250毫米热轧一次热试成功,顺利轧出第一卷热轧板卷。
  2009年2月5日,1号550平方米烧结机一次点火热试成功;3月13日2号300吨脱碳转炉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第一炉合格钢水,并实现连铸顺利浇铸,生产出第一块合格连铸板坯;3月28日,1700毫米冷轧热试一次成功,第一卷酸轧卷成功下线;5月21日,1号5500立方米高炉送风点火,高炉顺利出铁,随后炼钢、热轧、冷轧相继投产,钢铁厂一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到2010年6月26日,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投产,2012年6月全系统各工序实现了达产达标。
  如今,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厂,第一个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第一个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第一个实施城市钢铁企业搬迁建设、第一个在海上吹沙造地的大型钢铁企业……
  首钢京唐,从大海中崛起!
沧海桑田、10年巨变
首钢的搬迁已超越了“搬迁”的本身,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成为示范和引领
  王莉是京唐公司制造部技术管理处处长,曾在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留学。当年,她听到同在首钢的丈夫要求调到曹妃甸的消息,情急之下通过越洋电话与丈夫大吵大闹。然而,回国后,她却主动来到曹妃甸,她说:“这里有中国钢铁业的未来。”
  然而,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项目已不仅仅代表着中国钢铁业发展的未来。
  2014年9月,首钢集团的“三创”大会报告指出:“通过首钢搬迁建成的京唐钢铁厂项目,是疏解和调整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率先示范,是我国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的率先示范,是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的率先示范,是我国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率先示范。”

  在1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作为率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大型国有企业,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使河北等地的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得以就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向三友化工公司供应海水淡化浓盐水等,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2015年9月30日,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王立彤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以首钢二期项目开工为标志,今年曹妃甸与北京合作落地项目达27项,总投资699.65亿元。天堃管业、汉能薄膜电池组件、鹰目(曹妃甸)精密钣金、京禾果菜仓储物流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前,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保利北斗通讯等10个北京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北京温商产业园、中非产业园、中日韩循环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取得良好开局。通过开展密集招商推介、洽谈沟通,目前全区在谈项目107项,已经签约项目28项,总投资454亿元。
  ……
  一座钢城在大海上崛起;而在大海中崛起的钢城,则把希望指向了未来!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