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被鬼子灌凉水鼻孔流血愤而参军

发布:2014/9/24 8:45:25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金花 刘飞 文/图

  19岁时他在地主家扛活做长工,因为村里有八路军伤员,他和村里的年轻人都成了鬼子的盘查对象。鞭子抽脸、凉水猛灌让他下定决心参加队伍打鬼子:作为民兵队长,他带领民兵埋地雷、下“线枪”;作为八路军的一员,他曾冒着枪林弹雨背受伤的战友转移……

  9月是曹妃甸最好的季节,鱼虾满塘,新稻飘香,到处都弥漫着收获和幸福的味道。在三农场老一队的一个农家小院里,90岁的李俊秀老人又在瓜秧下陷入了沉思。因为当天是9月18日,每年的这一天,他总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回忆那段年轻却残酷的岁月,去怀念与他并肩作战却最终倒在战火中的战友们。

  曾被鬼子灌凉水以致鼻孔冒血

  和所有农民出身的老人一样,李俊秀习惯用阴历的日子来标注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几个节点。

  “我是1925年九月二十二生人,老家是滦南县扒齿港镇门庄村。1944年,我到离家13里地的壮里庄村扛活,在地主家做长工。”那时候,虽然出了日头就得下地干活,但19岁的李俊秀却没觉得苦,“农户人家可不都是这么过的嘛”。直到1945年的一天,鬼子的一顿拷打才让他彻底改变了“有口饭吃就行”的念头。

  “那天是六月初八,我正在地里干活儿,却被鬼子圈到了村头。听说有三个八路军伤员藏在村里,鬼子来要人。”在全村人中,鬼子对青壮年进行了重点盘查。“当时他们一个一个地相面,看见我之后揪着我的衣领子就把我拽出去了,问我姓啥叫啥、哪个村的、父母姓啥叫啥,当时我也没多想就实话实说了,结果一听我是外村人他们就起了疑心,开始问我八路伤员在哪儿,哪儿有枪。”

  20岁的李俊秀说自己不知道,结果鬼子的鞭子就直接抽到了脸上。“抽了几鞭子后我还是说不知道,他们就把我仰天摁到了一块宽木板上,开始往我嘴里灌凉水。”虽然天气并不冷,但一大壶水猛灌下去也让李俊秀差点没喘上那口气来,两个鼻孔更是一起往外冒血。“我一看这非没命不可,忙喊‘我说、我说’,正好看到村里一个地主从远处过,忙说他是村里的地主,问他。”

  一句话让鬼子转移了注意力,李俊秀得以脱身。虽然指出的是村里的大地主,但多年来李俊秀对此事一直心存愧疚,恨自己当年年纪小扛不住事儿。但从那天起他发誓要打跑鬼子,不让乡亲们再受鬼子的摆布。

  当民兵队长带着村里年轻人打鬼子

  辞了长工的活儿,李俊秀回到门庄村当了民兵队长。抗日战争当时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鬼子却不时的到村里祸害百姓。为了让村民们第一时间知道鬼子来了,李俊秀带着民兵们自己造地雷,在村口下“线枪”。

  “当时在几里地之外的一个村有一个八路军的兵工厂,我们从那里领地雷皮和火药,回来之后自己装地雷。村里有打猎用的鸟枪,我们也都利用起来。每天下午四点多我们就在村口埋上地雷,再把鸟枪的扳机栓上线,像机枪一样架在进村的路口上。线是从鸟枪前头抻出去的,要是有人碰到线,板机扣动后子弹就能打着这个人。”

  李俊秀带人下的地雷和“线枪”不仅能对敌人产生杀伤力,还能第一时间通知村民敌人来了,大家也能抢出时间来隐藏。“下午四点多钟下上地雷,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起了,村里人都知道地雷埋在哪儿,也伤不到自己人。”

  只有一次差点出状况,李俊秀至今念念不忘。“那天下午地雷都下好了,外村一个老头带着孩子骑着驴往我们村逃难,他不知道我们村里的情况就一直走。因为离的太远,虽然我们扯着嗓子喊他还是没听见,结果趟着了线枪,子弹射出来后把驴尾巴尖儿打掉了一截”。老人用手比划着驴尾巴的样子笑了起来,但还是非常庆幸那次没伤到人。

  除了日常防护之外,李俊秀也时常带着民兵主动出击。“一次村里来了12个伪军,因为是从倴城过来的,中间隔着村,所以我们一开始不知道,等看见人时他们离村已经很近了。当时正好有八路军的区小队征完粮后住在了我们村,于是我们民兵和那六七个八路一起就和敌人接上了火。”虽然民兵们的武器落后,但人数上却有压倒优势。再加上几个正规八路军,伪军很快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当时我们把几个伪军打伤了,他们抬着伤员就跑了,根本没能进村。”

  参加了正规部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很快,李俊秀便不再满足于这种“防守多攻击少”的抗日方式,于是,他参加了八路军的正规队伍。

  “有一阵子家里人怕我出危险,就在炕洞里挖了个坑,大批敌人来骚扰村里时让我猫在里头。那时我就想,还是在战场上打鬼子痛快,所以就参了军。”

  其实,让李俊秀毅然入伍的原因还不止这些。1937年,李俊秀的叔叔骑大马、跨长枪参加了队伍,参与了冀东大暴动并且史上留名,叔叔当时英武的身姿就留在了13岁的李俊秀心里。1945年,李俊秀终于当上了叔叔那样的人。

  在部队上,李俊秀心无杂念地奋勇杀敌,却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战友的离去。“有一次和鬼子正面交战时,我们的副班长受伤了,子弹斜穿了右边脑袋和嘴角。当时班长还活着,排长就让我把他背下战场。”想起那名副班长,90岁的李俊秀老人仍是满脸痛惜。“那时候副班长才18岁呀,我背着他往后撤,他的血和脑浆全流在了我的后背上,到了下边他就牺牲了。”说起那些和副班长一样牺牲的战友,老人总会低头沉默一会儿。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俊秀又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毛主席访问苏联时,他还在秦皇岛持枪站过岗。

  1958年,李俊秀加入了开垦国营柏各庄农场的建设队伍并在那里扎下了根。让他感到遗憾的是,退伍后自己的一切证件都失落了,以致于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刚到柏各庄时,他曾经遇到过部队上的一位老领导,那位领导要帮他续上组织关系,却被李俊秀婉拒了。他说,续不续都一样,只要心里有组织就行了。

  如今,90岁高龄的李俊秀耳不聋、眼不花,能清晰地说出很多事发生的具体日期。四世同堂的他拥有一个繁衍了28口人的大家庭,他最喜欢重孙女用小手摸他的脑门玩儿。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老人最爱做的,还是给后辈人讲述自己当年打鬼子的故事。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