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曹妃甸人十年坚守别样情怀
王钟敏,原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妃甸速度”的创造者。说起当初建港时的艰辛,他刻骨铭心。
“最开始,我们在一个足球场大的沙岛上临时堆起一个五米高的临时设施,以这个为起点,开始建设港口。”王钟敏说:“为了让港区早日通电,工人们在冰水中作业,双手被冻肿了,手套都脱不下来!”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的艰苦环境里,王钟敏直接指挥了25万吨级矿石码头、通岛公路和供电工程、散货码头等多个项目建设,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的建设通航,创造了神奇的“曹妃甸速度”。
哈斯巴根,原中港派出所所长,现任曹妃甸区公安局临港分局副局长,双脚丈量曹妃甸的“守护神”。他驻守曹妃甸8年,不仅用双脚丈量了曹妃甸的长度,更用青春捍卫了这一片热土的安宁。
在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初始阶段,为通岛路画路标的重任交到了哈斯巴根的手中。从0+走起,100米,500米,1公里……直到18+,18公里的距离,就这样被哈斯巴根用双腿丈量出来。两个昼夜,哈斯巴根只睡了5个多小时,皮肤被晒的脱了一层皮,一双崭新的胶鞋被磨碎了,露出的双脚底长满了血泡……他所画的路标成为通岛路路标的重要基础。
任所长期间,中港派出所辖区70多平方公里,流动人口超过2万,分布着首钢京唐公司、华润电力等大型企业。哈斯巴根和7名民警一起在最简陋的条件下,守护着入区企业的发展。
孙国亮,原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总工程师,现任曹妃甸工业区住建分局副局长。“我是曹妃甸人,从小到大,吃的是家乡的米,喝的是家乡的水,从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学有所成的时候,一定要回来,以此回报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在曹妃甸,孙国亮凭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完成了工程建设中的12项科研课题,其中三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新国:劳模茶室一年喝出效益上亿元
全国劳动模范、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炼钢区转炉作业区作业长,是2008年6月第一批到曹妃甸的首钢职工,在宿舍里自办小茶室,成为职工们业余文化生活和课题攻关、技术创新的“阵地”,诞生了脱磷最佳操作法、新型防泡沫压渣方法等一系列技术创新。通过探索实践,钢水中磷、硫、硅三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大大减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效化、低成本“全三脱”生产洁净钢水的工艺技术一年能创造效益1.8亿元。
孙长军:一直奋战在基础设施建设最前沿
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自2006年投身曹妃甸以来,一直奋战在基础设施建设一线岗位,先后组织完成了唐山司曹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为曹妃甸初期造地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工程也是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带领团队组织推进了曹妃甸工业区内道路、桥梁、河道水系、房屋建筑、供电、供热、供气、绿化等上百个重点工程,形成了曹妃甸希望之舟大桥、置业大厦、口岸查验综合楼及航运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主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工作;针对曹妃甸区域沿海浅滩吹填造地,为节约建设资金,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组织开展了吹填区域软地基处理、滨海地区结构物防腐、重载桥梁沥青面层铺筑、盐碱地绿化等18项科研课题,有效地总结了区域建设经验,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刘守成:从普通司机到“守成节能提效操作法”的创造者
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弘毅码头分公司门机机长,创出了门座式起重机作业散货的“守成节能提效操作法”,此法不仅节约电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每年为公司多盈利约500万元。按此操作法,2011年11月16日,接卸17万吨级“东方维嘉轮”时,用时50.8小时作业完毕,创造了曹妃甸地区同类港口接卸记录。此外,刘守成同志在创新的同时还不断的对设备进行技改,改进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其中包括:防风拉索技改、设计防风拉索坑坑盖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安全隐患。
从2003到2013,曹妃甸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10年,那是3600多张火红的日历!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曹妃甸,奋斗正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