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潮歌--写在曹妃甸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
伴随着渤海湾日夜不息的潮音,曹妃甸的开发建设走过了10年的艰辛历程。
10年,当机械的轰鸣替代了荒岛的沉寂,当林立的吊塔成为沙滩上的风景,曹妃甸用10年长大50倍,书写了沧海桑田的传奇!
曹妃甸,沧海潮歌!
潮 起
2003年3月,全长19.5公里的通岛路破土动工。
时进7月,巨大的风暴潮裹挟着滔天巨浪,铺天盖地向通岛路压来……
巨大的风暴潮没有压垮唐山人的意志。当潮平岸阔,通岛路上依旧机械轰鸣——那是唐山走向海洋,用蓝色思维改写煤都历史的号角!
伴随着通岛路的一米米延伸,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现场副总指挥王钟敏从滦南县咀东码头出发,驾渔船驶向曹妃甸……
曹妃甸,原名“沙垒甸”,后因唐太宗爱妃曹氏病殁于此而得名。这里岸线广阔,不冻不淤,岛前沟槽深卧,岛后滩涂茫茫——“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的独特条件,使其成为渤海湾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钻石级”大港。
蔚蓝色的海水早已洇湿了先行者的梦想——上个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在其著名的《建国方略》中勾勒出一个宏伟的规划:拟于“直隶湾”“筑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
然而,日日时时、年复一年,曹妃甸孤悬于渤海湾唐山南部的万顷波涛中,荒岛远影,人迹杳杳,只有远处的灯塔兀然伫立,更显苍凉。
终于,以通岛路开工为标志,王钟敏等第一批建设者的铿锵脚步,踏碎了荒岛的沉寂与苍凉:2004年10月,曹妃甸港口建设砸下了第一根桩——矿石码头长约70米、重达70吨的钢桩直插海底并入泥40米!
“从1993年,经过十年论证,到2003年,曹妃甸已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作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曹妃甸承载着河北省、唐山市依托内陆、走向海洋的希望。”
希望,燃起激情岁月。
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上,无数建设者栉风沐雨、不舍昼夜,吹沙造地210平方公里。曹妃甸,用“10年长大50倍”,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当代神话……
在长达69.5公里的海岸线上,规划建设263个港口泊位,2005年12月16日,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接着,矿石码头、原油码头、煤炭码头、通用码头、散杂货码头等47个码头投入运营,有如星罗棋布……
在工业区既成的67平方公里土地上,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19亿元,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完成,具备了产业项目大规模集聚的基本条件……
曹妃甸,用十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
曹妃甸,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曹妃甸,它是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核心,是连通中国三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是面向东北亚的重要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铸就了它在河北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占有的重要位置——
2004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进口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首钢正式落户曹妃甸; 10月,曹妃甸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12月,作为国家“十一五”开放口岸,曹妃甸港区开始通航试运营;
2006年3月,曹妃甸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那是一代又一代人蔚蓝色梦想!
潮 升
望海潮。
党中央、国务院对曹妃甸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
2010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唐山考察期间,登上25万吨级矿石码头,要求把曹妃甸建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窗口、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环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这是鼓舞,是鞭策,是历史赋予曹妃甸的重大责任。
但是,在发展与变革中行进的曹妃甸,面临着一个个困难与挑战——
“缺乏一个统一的、有力的、高效的、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缺乏一套理念先进、方式灵活、渠道多样的融资体制”以及“缺乏与现代化港口、港区、港城相匹配的配套设施”,已成为曹妃甸发展的严重掣肘。
曹妃甸,该怎样破除横亘在脚下的障碍,从发展的困顿中突围?
历史,总会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抉择。2012年1月30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问题,要求曹妃甸在“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产业集聚,着力加强薄弱环节”中,首当其冲,率先崛起,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时间回溯。在2011年11月,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发出了“举全省全市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的召唤。短短三个月后,省委、省政府以从没有过的高规格、从没有过的大举措、从没有过的大规模、从没有过的大精力,为曹妃甸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重大困难和问题,把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摆上了全省发展大局的突出战略地位。
以省委、省政府“1·30”会议为标志,曹妃甸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机遇之年、提速之年。机遇,是省委、省政府对曹妃甸的进一步提位,是燕赵力量的大凝聚;提速,是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之上的跨越,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历史,又一次把曹妃甸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会议精神,唐山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曹妃甸从组织机构到发展方略到建设重点都进行了重大调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曹妃甸“面对现实,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全面实施了“6677”战略,从而使曹妃甸在唐山、在河北变得更加不同凡响——
着眼薄弱环节,破解制约发展难题,全力打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招商引资、提升融资能力、做大港口物流等“六大攻坚战”,着力增强开发建设的推动力;
着眼推动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迅速做大煤炭、木材、钢材、矿石、可再生资源、液化天然气等六大类港口物流商品贸易,迅速提升“贸易强区”的硬实力;
着眼释放潜能,再造优势,把优势转化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深水大港、临港腹地广阔、液化天然气、直供电、省级税收增长部分全返、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七大独特优势,着力加快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步伐;
着眼凸显主体功能,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强力做大做强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和中日生态工业园七大功能园区,着力加快临港产业聚集。
“6677”战略,是在省委、省政府原则指导下实施的发展方略,它有效地推动了一个积极性向多个积极性的转变,有效地推动了从扩张规模总量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有效地推动了集疏大港向综合性贸易大港的转变。
短短半年时间,7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23.8亿元,完成投资55.2亿元,并与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成功签约77个项目,总投资达710亿元。
水尽天作岸,山高我为峰。2013年7月,河北首家综合保税区——曹妃甸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
同月,国务院批准曹妃甸区域调整方案:撤并唐海县,成立曹妃甸区。
两个月后,中共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大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6677”战略,提出打造“1+4+7+4”区域发展格局的构想。大会向全区人民发出号召:“努力把曹妃甸打造成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
涛声,渤海湾的涛声,毋庸置疑、不可逆转地把曹妃甸指向了未来。
潮无 限……
2013年,新春的钟声,如约般敲开了一个崭新的故事——
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唐山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月1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姜德果履新不久,就来到曹妃甸区进行调研。他说,推进曹妃甸开发建设,九个字可以概括:“立足高、确保好、必须快”。
锲而不舍,十年前行,曹妃甸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按照“大中小项目相互配套、一二三产相互协调、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倾力打造以精品钢铁、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和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了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基本框架。
“立足高、确保好、必须快”,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把曹妃甸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渤海湾的潮声,汹涌澎湃。
3月29日至30日,省委书记周本顺刚刚来到河北工作,就来到曹妃甸进行调研,他说,曹妃甸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法制化的经济发展平台,用产业的“四梁八柱”把曹妃甸支撑起来,努力把曹妃甸打造成河北沿海增长极上的“皇冠”。
要求更高,期望更大,使命更光荣。
4月9日,市委书记姜德果来到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曹妃甸区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中,他指出了曹妃甸坚实的发展基础,肯定了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出了曹妃甸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把曹妃甸看作唐山的“特区”,以“特区”的理念审视自己……
“特区”,唐山的“特区”!曹妃甸,必须在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创新等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和着渤海湾澎湃的潮音,曹妃甸喊出了“实力曹妃甸、魅力曹妃甸、活力曹妃甸、和谐曹妃甸”的号子……
这是优势所在,这是活力所在,这是希望所在!
10年上下求索,未来路途漫漫。“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