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精神文明 > 志愿服务

让雷锋精神常驻校园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

发布:2013/3/11 12:47:43  来源:曹妃甸文明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中午外出后回校,学校门口偶见一事,深感雷锋行动、雷锋精神已经蔚然成风。在我迈步进入学校大门口的时候,门卫处一个中年妇女独自站立,这时两名男生趋步向前,伸手递给她一部九成新的黑色手机,问她:“这是您的手机吧”。中年妇女连声感谢,并追问两名学生的姓名和专业,两位学生摆摆手,匆忙往校园里走去。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心中甚是敬佩和欣慰。90后大学生群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唐院青年的雷锋精神。

  近年来,唐山学院团委、各系团总支紧紧围绕“学雷锋、做好事、当模范”的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2年唐山学院师生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600余人次,服务时间21300余小时,分别开展了常记功臣院慰问革命英雄义演活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唐山慈善总会一日捐活动、路北区西窑一小、水机路小学爱心捐助活动,走进滦南县洼里村爱心小院帮扶残障儿童,以及走进福利院、养老院、特教学校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在开滦矿山公园和滦南洼里村爱心小院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唐山学院志愿者的先进事迹。2013年的雷锋月,东校区工商管理系的同学们开展了敬老院慰问活动和校园清洁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同学们打扫了该系实验室和办公室,外语系同学扫除街头小广告、打扫该系语音教室等等活动,弘扬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同样增强了学生们的时代感和班级凝聚力,展现了一代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深入到师生的日常行为中,从而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强大动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学雷锋常态化,让雷锋常驻和扎根高校校园,需要重点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要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很多青年大学生内心深处有朴素的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的动机和想法,但也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认同。如果有浓厚的氛围,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雷锋精神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主流价值。

  第二,要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载体。具有生命力的载体需要“自下而上”的去挖掘,是否贴近需求、贴近实际是生命力的重要特征;在此前提下,再“自上而下”地去推动、去完善、去固化。例如建设“朝失夕拾”平台。校园内一万多名师生,总在有人遗失钱包、饭卡、借阅卡和其他物品。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微博建立网络平台,在校园内设立统一的失物招领点。

  第三,要构建保障和激励体系。我们相信每位青年大学生都有学雷锋、做雷锋的意愿和行为,但不能奢求人人都是“活雷锋”。构建必要的保障和激励体系,让学雷锋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认同,让每一项公益行为都有尊严、受尊重,学雷锋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践行雷锋精神就会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例如设立捐赠平台,每一位捐助钱物的老师、同学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实时查询自己的捐赠记录,并看到受捐者的感谢和心声,让每一次捐赠行为都能得到感动,感到温暖。

学生观看雷锋日记材料

学生捡拾路旁垃圾

校园一角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