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旅游频道 > 旅游动态

福建东山:生态文化旅游火起来

发布:2012/12/18 16:58:15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冬季本是旅游淡季,可记者近日在东山关帝庙、风动石、东山博物馆等景点看到,这里依然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导游黄小兰告诉记者:“以前到了冬天,东山岛游客稀少;可如今淡季不淡,东山可看可玩景点越来越多,一天能迎来好几千人。”

  “是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带来了这一转变。如今游客来东山不仅能赏海景、沐海水、吃海鲜;还可以品文化、观民俗、看节庆。”东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达祥介绍说,近年来东山瞄准建设国际旅游岛,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力争用丰富的人文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

  “文物古迹”变成活宝贝

  东山东门屿上礁石奇异,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几年前,对这一带感兴趣的游客还很少。2010年6月,中美专家考古队发现,这里的石头上竟有约4000年历史的太阳纹岩画群遗迹,非常珍贵。这一发现顿时轰动国内外。从此,东门屿热闹起来了!

  经过深入挖掘,东门屿又发现了多处古迹。东山县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保护、发掘和资料整理,并筹资投入2000万多元,修建了码头、石阶、道路、标志、简介牌等,把新发现的太阳纹岩画群与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文峰塔、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的石室书斋“鹰嘴岩”、“云山石室”读书处等60多处文物古迹、景观串联起来,使一块块“死石头”变成了价值不菲的活宝贝。东山还建成1200多米长的文化艺术走廊,把陆桥文化、地质文化、海洋文化、红珊瑚文化等融入沿途沿线,提升景区的层次和品位,为美景注入了“文化魂”。

  眼下,东山正在着力打造铜山古城、戚继光抗倭扎寨的练兵地、郑成功水操台、施琅收复台湾出征地、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海峡“东山陆桥”、南岛语族贝丘遗址、“海底文物大观园”等文化品牌,增加旅游的厚度和影响力。

  节庆文化红红火火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1000多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每年节庆都办得很精彩,声名远播。我不光自己参加关帝文化旅游节,还多次带人来朝圣。”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台湾嘉义市关帝宫庙副主委沈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东山县找到一个以文化为内涵、以节赛为载体的路子——每年举办的关帝文化旅游节、帆船文化节、全国性或国际性帆船帆板赛、风筝赛等活动,将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连续举办21届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如今已被列为国台办全国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之一,是祖国大陆举办届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活动,成为沟通两岸民间往来的情感桥梁,联络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得益于红红火火的节赛,东山歌册、潮剧、南音、四平锣鼓、铁枝木偶等各色东山民间曲艺项目得到抢救和发扬。目前,小小的东山县,已拥有20多个民间剧团、97支潮剧大锣鼓队、近50支歌舞队等文艺团体。不仅为东山旅游增添了更多魅力,也让人民群众“天天有歌听,夜夜有戏看”。

  助推东山经济腾飞

  蓬勃开展的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打响文化品牌,还带来了人气流、信息流、资金流。近2年来,东山县引进外资内资项目达200多个,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今年7月关帝文化旅游节上,24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逾106亿元。

  生态文化建设带动了旅游大发展。近年来,每年东山游客以20%、旅游收入以60%的速度递增。2012年1至11月,接待境内外游客达215.9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多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和59.5%。文化建设还带动了旅游工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第三产业占东山GDP的近三分之一,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一。

  党的十八大后,东山提出“三个一”工程,即“打造一台戏、编写一首歌、提炼一句旅游广告词”,努力丰富旅游内涵。依托厦大太古海洋中心、苏峰山海洋主题公园、苏峰迪士尼乐园与体育旅游公园等项目,东山正积极融合独具当地海洋特色的文化因素,打造海洋创意文化产业游乐园区集合地。(记者谢逸溪李智勇通讯员谢汉杰)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