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生活频道 > 互联时代

SEC紧盯中概股问题不放:调查面向所有参与者

发布:2012/12/13 10:24:35  来源:网易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圣诞节临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依然孜孜不倦地紧盯“中概股”问题不放,继12月初起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支机构,又在近日审查提供赴美上市信息的中介咨询机构和经纪人周华康。SEC工作组负责人之一的卡瑞·布洛克梅尔(Kara Brockmeyer)表示,“我们的调查面向所有参与者”。

按照上述说法,近年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IPO产业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前期咨询、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承销商、财务顾问等机构的资料,尤其是涉嫌曾经与已经爆出造假丑闻的“问题中概股”公司合作过的中介机构,有可能都已进入了SEC特别调查小组的“黑名单”。

SEC“不放过一个”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SEC的调查非常严谨细致,即便对美国本土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也常常会有SEC派来的调查人员问询或要求翻阅资料档案。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数十家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被曝涉及财务造假丑闻,引发股价大跌、美国投资者巨亏,迫于压力,SEC一定会继续深入调查,并对有切实证据的违规操作机构或个人进行罚款。

事实上,SEC要严惩有违法操作行为的中介机构,市场早有耳闻,不少在过去两三年内忙于穿梭中美两国的小型中介机构或经纪人,早已销声匿迹,“SEC通常的做法是在掌握确凿证据之后,提出罚款并最终与被调查机构庭外和解,但前提是对方愿意并能够支付调查罚款。调查罚款也是SEC内部运营的重要收入来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摩根大通和瑞信与SEC达成和解,同意支付超过4.16亿美元罚款,这两家银行曾被指控出售数十亿美元的房贷挂钩产品误导客户。

“从起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支机构的迹象看,除了希望突破中美审计合作的障碍,更因为一旦获取审计底稿,就更容易掌握涉嫌违法的有利证据。”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SEC很清楚大机构不会像无名小公司或个人那样可以从此隐遁资本江湖或干脆不理会调查,大机构一旦被抓住“蛛丝马迹”,通常会妥协并同意赔偿。所以,不排除SEC已经把调查转向那些有问题的大机构。

吹哨者“袭来”

说起SEC调查的高效与细致,投资者自然会想到其近年推动的“吹哨者计划”:个人可以向监管机构举报可能违反联邦证券法的行为,并且在其提供的情报导致100万美元以上罚款的情况下,吹哨者还能获得罚金中的10%~30%作为奖励。

自2011年8月实施以来,截至今年9月末的14个月内,SEC共收到3344次举报,相当于平均每天8次。据记者梳理统计,自SEC实施该计划以来,收到的举报被指证的违法行为占前三位的包括:信息披露、财务状况、欺诈和操纵金融市场,分别占比17.88%、15.46%和15.28%。

源源不断的举报信息成为SEC高效的“利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