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记市十佳政协委员柳赞二村村委会主任张伯川

发布:2012/11/19 16:26:11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靠科技致富,带村民共富,为村集体每年创收数十万元。二十年来,市“十佳政协委员”“十大杰出青年”、曹妃甸区柳赞镇柳赞二村村委会主任张伯川,走过了一条从白手起家到带领村民共同创业的艰辛之路。

  养虾之路步履维艰

  1992年,19岁的张伯川高中毕业。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张伯川便毅然放弃了高考,决心闯出一番事业。当年,张伯川顶住各种压力,率先承包了50亩虾池,并常年如一日地到池边昼夜守护,边学习边摸索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待到秋后,产出的东方虾让张伯川成功获纯利3万元。他的行动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养殖的积极性。然而, 1993年夏季,就在海水养殖业逐渐兴盛的时候,一场赤潮席卷而来。大量赤潮生物聚集,导致东方虾因缺氧窒息而亡。仅短短两三天时间,虾苗“全军覆没”,养殖村民血本无归。几万、十几万的投入付之东流,村民的心彻底凉了,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不想再活......

  张伯川也是承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的村民之一。农村收入低,一场灾难等于掏空了村民的家底,但如果就此放弃海水养殖,东方虾这道美味将会在餐桌上消失。痛定思痛,张伯川决定转变养殖方式,东山再起。

  跨过坎坷又见坦途

  时隔一年,张伯川东拼西凑了40万元,又率先投入到海水养殖业中去。“绝收不绝望,干就有希望,咱接着养虾,挣钱大伙分,赔钱我自己担!”他反复做了村里几个村民的思想工作,一起承包了3000亩水面养殖场。

  这次,他改变了过去投放虾苗密度高,喂养虾苗多投入的细养模式,采取了少放苗、小投入的粗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排除外围海水中有害生物的侵袭,也可以保证养虾海水的更新,极大提高了容氧量。

  为时刻察水情、观虾苗,张伯川干脆把行李搬到了海边草棚里。整整5个月,他不回家,不离塘,生怕养殖场有任何闪失。

  由于张伯川采取了更为科学的养殖方法,1994年秋,他们养殖的东方虾大获丰收,合作伙伴们也因此每人分得了5万元。获益的村民说,在低迷的处境下,是张伯川以坚持和创新的理念为大家点燃了希望的火光。

  鼓励村民重整旗鼓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再次看到了利好,其他村民渐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在张伯川的鼓励下,村民又纷纷投入到海水养殖业中。

  张伯川深知,仅凭经验来降低风险是不够的。闲暇时,他买来水产养殖类书籍,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理论知识。为帮助村民成功养殖东方虾,张伯川言传身教,定期地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喂养虾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柳赞二村的海水养殖业终于重振雄风,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2001年,贝类市场看好。张伯川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先后承包了10000亩滩涂用于养殖贝类。当年除去合股村民的分红,他本人就获利几百万元,成了靠劳动、靠科学、靠智慧发家的“富翁”。

  多数村民富起来了,却还有一群村民成了张伯川心头的牵挂,那就是村里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曹妃甸开发建设的进程中,张伯川抓住机遇,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办起了玻璃纤维厂和工厂化养殖场,给村里的困难群众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他还积极跑项目、借资金,建起水产冷冻厂、貉子养殖场等五个村办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五六十万元。

  受恩莫忘 施惠无念

  凭借村民的信任,2009年,张伯川当选为柳赞二村村委会主任。

  “受恩莫忘,施惠无念”是老祖父反复叮咛他的话,更是张伯川自己的人生座右铭。走马上任后,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认真过问,仔细处理。村民之间出现了矛盾,张伯川第一个站出来调解;村民突患重病,他深夜开车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并主动担负医药费;听说外村有两个女孩子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张伯川立刻通过有关部门捐款1万元帮助她们圆了大学梦;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向小学捐赠款物;对于本村的五保户,张伯川坚持每户每年发放千元帮扶款。多年来,张伯川以解决百姓疾苦为己任,用自己的辛苦所得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