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曹妃甸新区全力推进实施6677战略系列报道一

发布:2012/6/12 9:30:18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本报记者 刘鸿远)

  编者按:正当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力打造曹妃甸新区这一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关键时刻,曹妃甸新区踏上了深入实施“6677”战略的新征程。初夏时节,唐山劳动日报社驻曹妃甸记者兵分三路,深入曹妃甸开发建设第一线,就港口建设、项目招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本报从本周开始刊发曹妃甸新区全力推进实施“6677”战略的系列报道。

  碧海苍穹,见证沧桑巨变。弹指十年间,曾经的海域沙岛,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曹妃甸在不断在创造着奇迹。

  曹妃甸因港而建,因港而兴,港口是曹妃甸腾飞的龙头。在新区明确提出的“6677”(打好六大攻坚战、做大六大宗商品交易、发挥七大优势、做强七大园区)战略中,每一部分都和港口息息相关,都把港口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以推进。加快港口建设,成为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

  “港口开发从扩张规模总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突出完善功能和提升效益,推动港口、物流联动发展,推动曹妃甸港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迈进。”曹妃甸新区的决策者以勇于担当、引领未来的气魄,揭开了大港快步转型的新篇章。

  完善功能、多元发展,从扩张规模总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6月11日,曹妃甸海域,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仿佛与远方的天空相连。在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通用码头上,数艘运送大宗散杂货的货轮一字排开,与其泊位相配套的大型门机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我们已经和世界连在了一起!”码头分公司调度室主任贾洪博兴奋地介绍说,以经营铁矿石、钢材、煤炭、原盐等散杂货为主的通用码头,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散杂货类通用码头之一,业务范围辐射到全国多半个港口,并开通了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欧洲、南美等多条国际航线,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在这里靠岸。

  通用码头的欣欣向荣是整个曹妃甸港区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曹妃甸港区已建成矿石码头一期和二期、煤码头一期、原油码头、散杂货泊位、通用码头二期等10座码头,2011年完成吞吐量1.75亿吨,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今年1—4月份,完成吞吐量6502万吨,同比增长19.3%,预计到年底,港区吞吐能力将达到3亿吨,吞吐量将突破2亿吨。

  “曹妃甸港区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亿吨大港的跨越,这在我国港口发展进程中是史无前例的。”在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港口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卢泽祥眼中,曹妃甸的腾飞,港口项目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港口功能的完善,承载能力的提升,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发挥向广阔内陆腹地辐射的作用,推动腹地经济快速发展。

  曹妃甸新区本着突出完善功能、提升效益,从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扩大传统优势、完善港口功能,推进港区向多元化、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加快港口开发建设。一方面,继续支持曹妃甸港煤炭、矿石等码头工程建设,扩大传统优势,加速确立曹妃甸在大宗散货海运领域枢纽港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大力推进LNG、杂货、木材等码头建设,尽快实现天然气、可再生资源、集装箱、进口木材和液体化工品的接卸能力,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区综合竞争能力。

  目前,矿石码头三期、煤炭码头二期、联想通用件杂货泊位、多用途(集装箱)泊位等码头正在加紧建设。LNG码头将形成年吞吐1000万吨(远期)的能力。其中,矿石码头三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曹妃甸港区铁矿石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届时曹妃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和贸易港。

  提升效益、贸易强区,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迈进

  “拥有69.5公里的可利用岸线,可规划建设260多个港口泊位,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超过5亿吨,曹妃甸港将跻身世界一流大港。”每当听到这样的描述,都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可是,单纯依靠集疏港口的发展模式为曹妃甸带来的效益却远达不到人们的预期。

  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刘文彬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1.75亿吨吞吐量,货币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但其中近1.6亿吨为过境货物,除运输环节外基本不在本区域产生效益。港口只提供装卸和临时堆放,一吨煤落入曹妃甸“钱袋子”的只有一块钱。

  守着港口这座“金矿”,却只能当“过路财神”,看着财富在眼前白白流走,不禁令人惋惜。从全球港口发展历程看,无商不活,无贸不富。如何提升港口的贸易能力,实现港口附加值大提升,成为摆在曹妃甸新区决策者面前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弘毅码头矿石堆场特辟出来的一块加工区域内,磁选设备对矿石进行初步的加工分选,大量的矸石被分选出来,几十辆运送矿石的大货车往来穿梭,曹妃甸矿石配送中心已初具雏形。

  作为码头的配套服务工程,该项目可满足周边钢铁企业进口矿山破碎、加工、配比的需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每年1000万吨的矿石加工能力。曹妃甸去年进口矿石突破8000万吨,如果按1000万吨加工贸易计算,仅营业税一项便可增加近4倍。

  “未来,曹妃甸将依托深水大港优势,充分利用好省给予的优惠政策,快上一批港口物流项目,做大煤炭、木材、钢材、矿石、可再生资源和燃气六大宗商品交易,逐步形成具有曹妃甸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京津冀、辐射东北亚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国际性大宗港口商品贸易中心,大幅度提升港口附加值,推动曹妃甸港由集疏大港转变成综合贸易大港。”曹妃甸新区的决策者立足长远,着眼于提升效益,快速聚集财富,为实现曹妃甸迅速崛起、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作出了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战略转型。

  目前,北方海上钢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文丰进口木材码头项目、年拆解1.2万辆废旧机动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均已签约。

  “过路经济、规费经济”的现状正在改变,经过加工、交易,每吨货物将有10元以上的利润留在新区。随着曹妃甸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这将为新区带来和创造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立足港口、做强物流,推动港口、物流联动发展

  曹妃甸数字化动力煤储配基地紧邻大海,站在这里向远处眺望,巨轮川流不息,景色蔚为壮观。这个位于曹妃甸港一号港池西侧、总投资19.4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可达到每年煤炭流通量2500万吨。未来,将成为环渤海物流体系和国家煤炭战略储备体系的重要节点。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和积压的大量库存所产生的财务成本是最让经营者头疼不已的。

  “如果在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达到1亿吨,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亿的资金受到了冻结,由此而产生的财务成本是非常惊人的。”卢泽祥进一步阐述道,依靠港口、物流联动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港口在金融流、物流、信息流上的优势,通过实现港口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为大宗商品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就能够大大降低企业损耗在库存上的财务成本,提升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当今世界,以国际物流中心为功能定位的“第三代港口”成为发展潮流,港口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海运的必经通道,还将成为以物流中心为载体,以产业基地为依托,集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技术等于一身的资源配套型的新型港口。

  “曹妃甸要使用好省级‘四税’全返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应。任何企业到曹妃甸物流港注册、交易,地方留成部分要专门拿出一部分返回企业,鼓励企业发展。”曹妃甸新区决策者立足于创新思维和务实理念,致力于把港口功能作用淋漓尽致的释放出来,展开了一场场推动港口、物流联动发展的攻坚战。

  面积58.82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港口物流园区内,曹妃甸数字化动力煤储配基地、天物铁矿石物流配送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河北钢铁物流、中冶物流、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浙江物产集团、天津物产集团等20多家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入驻。曹妃甸的专业物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发展。

  物流产业需要完善的交通体系作为支撑,对曹妃甸现有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新区提出“健全港区集疏运体系,重点发展铁路交通”的解决方案。目前港区后方的张唐铁路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14年具备通车条件;迁曹铁路曹南、曹西两条复线已经获得铁道部批复,计划年内开始施工;唐曹、水曹、南曹等地方铁路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预计可在2015年前后形成运输能力。“届时,曹妃甸将形成以铁路运输为骨干、公路运输为辅助、管道运输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基本实现货物运输的无障碍衔接,最大限度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刘文彬表示。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