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不懂音乐 高晓松指中国电影配乐“缺编”
陆川想用武满彻的两首曲子在新片《王的盛宴》中做配乐
半岛晨报5月27日报道近日,记者通过知情人士得知,导演陆川看中了黑泽明的御用作曲家武满彻,想将他的两首曲子用在新片《王的盛宴》中做配乐,目前正在找买手与日方洽谈,帮电影买配乐。“配乐买手”这个称呼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发现,电影“配乐买手”相当于经纪人的作用,而中国电影配乐方面目前并不缺少中介和经纪人,反而是最重要的“音乐编辑”角色稀缺。
国内配乐长期被忽视易成为“超支”牺牲品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个人向记者提到国内电影音乐被长期忽略的事实。“电影音乐可以说是电影工业中的最后一环,在中国,大家对配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有过“配乐买手”经历的影评人毕成功表示,除了歌舞片音乐参与到剧情表达外,其他电影的音乐99%都是最后才做。曾经执导过四部影片,同时也是电影音乐制作人的高晓松( 微博)告诉记者,电影音乐对一部电影所起的作用只占三成,在中国,能欣赏电影音乐的人仍是小众。除了不够重视之外,毕成功还指出,为了赶去送审,很多电影剪辑完之后就没时间弄配乐了,而电影项目中超期、超支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在没钱没精力的情况下,电影配乐自然成了牺牲品。
“大多数导演自己不懂音乐,完全凭感觉。 ”高晓松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作曲人给什么样的音乐,中国导演都会说“有点意思”,没有明确的要求。毕成功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导演音乐素养不高,没办法用专业的音乐语言跟作曲人沟通,进而导致所作曲子不能更好地和剧情结合。导演王小帅就向记者坦言,自己不太懂音乐,曾经执导的影片中也很少用到音乐。
借鉴海外需要培养电影“音乐编辑”
借着3D的东风,十几年前的一部老片《泰坦尼克号》又在大银幕上狠赚了一把。很多影迷重新开始回味尘封已久的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很难说是作曲家詹姆斯·霍纳成就了《泰坦尼克号》,还是《泰坦尼克号》成就了詹姆斯·霍纳。在好莱坞,像这样互相帮衬的经典案例并不少见,《辛德勒的名单》 、《钢琴家》 、《时光倒流七十年》等电影配乐都堪称经典。
曾跟美国和亚洲的团队都合作过的高晓松告诉记者,在美国,导演没有权力定作曲人,都是制片人来决定。而在欧洲,作曲人是由导演来定,因为欧洲的导演音乐素养很高。高晓松举例:“当年苏聪为《末代皇帝》作曲时,他是直接拿着五线谱去跟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讨论的,导演与他的交流也都直接在五线谱上完成,这一点中国导演是做不到的。所以说中国电影需要一个类似音乐编辑的职业,他们能把导演的意图翻译成作曲人和乐手们懂的语言。可以说,这个角色是导演和作曲人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梁。 ”据《法制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