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万名唐海人在京唐钢铁公司就业

发布:2012/3/7 10:04:10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北京往东220公里,河北唐山曹妃甸新区。
 
  一栋悬挂有“指挥中心”四个大字的大楼一层,电子屏上打出“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的北京精神。
 
  这里是北京企业首钢位于曹妃甸的新基地――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指挥中心是京唐公司这座现代化钢铁企业的核心和中枢。

  “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上午好!”在电子屏前面的一处沙盘前,身穿蓝色工装的李伟,正向来访客人介绍首钢京唐公司。李伟今年29岁,是京唐公司办公室联络接待处的员工。
 
  “这个蓝色很特别呀。”讲解间隙,来访的客人对李伟的工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啊?!”李伟没料到客人问这个问题,顿了顿,随即说:“这个蓝色是大海的颜色,所以首钢京唐人都自称是‘蓝精灵’。”李伟边说边用右手拽了拽工装的下摆,客人们爆出一阵笑声。
 
  参观完指挥中心,李伟带着客人上车,前往炼铁厂。在车上,他与客人随意地攀谈。
 
  李伟家住距曹妃甸约40公里的唐海县城,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05年,首钢曹妃甸项目开工时,李伟在燕山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习。2006年,凭借校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的成绩,李伟被深圳一家居设计公司聘为助理,负责接待。
 
  不依靠父母在大城市找到工作,起初李伟对此倍感自豪。但三个月后,李伟得到消息,母亲病情突然加重,急需动手术。他想赶回家看望,无奈公司工作紧张,抽不开身,拖了半个月才请假回到河北唐海。“就是拖延的这半个月,让我转变了想法,要在当地找工作。”
 
  恰在此时,李伟得知京唐公司招人。他递交了简历,顺利进入京唐公司,成为一名“蓝精灵”。他的女朋友也从上海回到唐海,在曹妃甸的煤码头工作。
 
  2007年,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并搬入首钢京唐公司在唐海县城建设的“渤海家园”,与父母住在一起。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3岁,在上幼儿园。工作日,女儿由爷爷送去幼儿园。他们夫妻在小区门口就能坐班车上班,6:50上班车,7:40就到单位,下午5点再坐班车回家。
 
  虽然深圳市和唐海县在地域上无法比肩,但收入上,李伟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李伟说,他们夫妻俩现在每月收入加起来有1万多元,这在当地是一个很高的收入了。两口子花14万元买了一辆小车,一到节假日全家人就出去旅游。“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不低,工作家庭两不误。”李伟说,现在的生活总结起来就是:幸福指数比较高。
 
  李伟在京唐公司并不是个案。京唐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京唐公司6600名员工中,3500人是北京转移过去的老首钢人,其余3100人都是社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大约有2/3是河北人。
 
  与李伟相比,同是唐海县人的李阳虽然不是京唐公司职工,却也因为京唐公司成为了一名工人。
 
  李阳家住唐海县三农场北常坨村,今年25岁。他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家种地,偶尔打打零工,但收入不稳定。2009年,经过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后,他被一家劳务公司录用,输送到首钢京唐公司运输部担任协力工,驾驶叉车。李阳说,“我现在月薪2400元左右,工作要求是连上12天班,休息4天。工作不算累,家里的地还不耽误,以前可没敢想过能上这样的班。”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吸纳的协力工有9000多人,全是唐山市人,尤以唐海县人居多。许多唐海人和李阳一样,从农民变成了掌握一定技术或技能的产业工人。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