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社会保障水平居全省之首
据唐山市财政局局长苏铁成介绍,2011年该市统筹资金85亿元,确保了企业职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参保人数达312万人,居全省首位。以被省确定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参保人数达7万人。
该市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11年出台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方案,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2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200元以上,并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参保范围。解决了8.8万名破产企业职工的医保问题,帮助开滦集团17万名职工解决了医疗保险“同城不同待”难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1年由每人每年140元提高到230元,建立了新农合大病统筹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10万元,全市参合率达到98.36%。
唐山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2011年筹集资金2.9亿元,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投入小额贷款担保资金6700万元,发放贷款3亿元,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就业10.2万人,3.67万人实现再就业。
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2011年该市筹集资金7.1亿元,用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定增长机制,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363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540元提高到1900元。五保供养、优抚抚恤等标准也稳步提高。
据苏铁成介绍,唐山市财政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效能。一是健全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应用省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将城乡低保、新农保、五保供养等人员基本信息、资金发放情况等全部纳入网络管理,严格审核保障对象资格,对低保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杜绝挤占截留问题的发生。二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对重点社保资金,编制项目绩效预算,明确项目依据、完成时限、绩效指标、资金来源以及预算执行单位承诺等内容,年终实行绩效评价,做到“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制定加快资金支出进度相关制度,完善资金拨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三条“快速通道”,特别是对社保急需资金做到第一时间拨付到位。今年1月11日,接到市民政局“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慰问资金申请后,随即启动财政资金拨付快速通道,仅用1个小时,500万元资金就全部拨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