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几位北川受灾群众回县城取东西。当日,四川北川县城部分受灾群众经特许回家取东西。这是北川县城自5月20日封城后,撤离群众首次回到城中。新华社记者朱祥摄(资料图)
昨(21)日,早报独家报道《北川老县城将在汶川地震周年前试开放》引起网上热议。老县城是否应该解禁?解禁后是否可以收取门票?县城开禁不收门票,但可以设立捐款箱让凭吊者表达爱心,其捐款用于灾后重建、心理援助等多个方面,是较为统一的观点。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做开放方案时,首先考虑遇难者家属的感受。
设立捐款箱门票专款专管
赞同北川地震遗址收取门票的湖北网友留言:所有到北川去的人应要求募捐,最少100元,用于今后的重建。但更多观点倾向于设立捐款箱、捐款墙,将捐款用于灾后重建,专款进行专人管理,也可用于修建公共设施方便游客。所有款项的支出明细,应该在媒体上进行公布,达到“捐有所用”的目的。
也有人反对收门票,他们认为,为了北川灾区的重建,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但不能借此发财。外来旅游者增多时,自然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地震文化用品的销售,也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入口处建立纪念碑
一位海南网友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都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北川老县城废墟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旅游景点?老县城废墟里,应该多开辟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示,让游客能更多地了解到地震前后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入口处建立纪念碑。还有观点认为,老县城中还埋有北川老乡的亲人,不应让太多人进入。即使开放,也只能是部分开放。目前尚有余震,老县城周围全是震松了的山堆,难保不出问题。
调研报告中已经指明,对北川地震遗址的开放区域严格限制在北川中学地震遗址—“三道拐”之间,游人可以进入且只能进入到“三道拐”处,对北川县城废墟进行近距离观看,并缅怀、祭奠在“5·12”中殉难的同胞,返回后在北川中学废墟处观看并祭奠遇难的师生,在任家坪停留之后,返回凉风垭卓卓羌寨或擂鼓镇吉娜羌寨体验羌族人民灾后重建的状况。这样的安排,是考虑到余震、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因素、安全因素的影响,以及当地幸存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有效保护废墟遗址等原因。
遇难者家属感受排首位
如何对开放后的北川地震遗址进行管理?网民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要不能伤害遇难亲属的感情;其次是不能搞私人承包:“主要管理规范就好,尽快让灾区重建,灾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北川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试运行首先考虑的是遇难者家属的需要,其次是社会需要,最后才是政府需要。在编制试运行方案时,会加入遇难者家属需要成分,“在北川到处可以找到这样的人,参与编制方案者本身,也有很多就是遇难者家属。”这跟调研报告中说,开禁只到三道拐,考虑到当地幸存百姓的心理能力一说完全一致。
至于北川地震遗址旅游试运行之后的管理问题,由于目前方案尚在制定当中,并没有定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政府主导并统一进行管理是肯定的,不搞私人承包。(天府早报记者吴楚瞳摄影李国东)
★北川几度封城★
2008年5月20日因防疫、防震与防汛形势的需要,北川县城自地震发生后,首次戒严“封城”。
2008年6月20日北川县城部分受灾群众经特许回家取东西。
2008年6月26日因防疫需要,26日零时北川县城再次戒严封城。
2008年7月17日为了防止北川县城原址被破坏,北川县城周边开始架设2000多米的防护钢网。
2008年8月19日汶川大地震中被震毁的北川县城在封城近3个月后开禁,3万北川人回家为遇难亲人举行了百日大祭。
2009年元旦节一对北川新人经过特许,驾着婚车横穿北川县城遗址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