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唐海农民念活“增收经”

发布:2008/9/24 17:42:3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通讯员刘立坤记者刘永龙)农民增收是一本难念的“经”,然而河北省唐海县八农场广大农工却把这本经念活了。近日,当记者置身于唐海县八农场的田间院落,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农民增收的新鲜事儿,深深地感受到农民致富路的宽广。

    半亩果菜能顶十亩田

    在八农场农工王瑞龙的葡萄大棚里,老王乐呵呵地介绍了今年的收成情况。他说,今年他种植的葡萄新品种美国红提喜获丰收,半亩温室大棚赚了5000多块,顶种其它作物十亩田的效益。

    今年以来,八农场在积极引导农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中,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在进行品种更新的同时,广泛引导农工搞大棚果菜种植,并采取典型示范、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的方法,先后组织百名棚农代表到山东寿光、乐亭、滦南、玉田等地“取经”。同时,这场及时解决广大棚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广大种植户架设低压照明线路,打机井8眼,解决了广大农工在搞大棚种植中的用水、用电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工的种田积极性。南田庄村大棚菜农工孙宝才种植的大棚芹菜亩产达1.2万斤,在尝到大棚种植带来的高效益后,又引进油桃进行种植,孙宝才高兴地说:“农场给咱打了井、办了电,啥也不愁,得多种点儿新鲜东西抢市场,这才能赚钱!”

    间作套种效益翻番

    “我这20亩地间作套种,一年下来双种双收,第一茬紫茄已收了6500多公斤,这第二茬玉米能收了5000多公斤,你算算,这几十亩地出了多少钱?”谈起今年的收成,黄土庄村农工郑福春喜上眉梢,边说边算增收帐。据农场农业技术部门介绍,这种“玉米套种紫紫茄”的间作模式,一亩地比传统旱田地种植模式增收近1800元,今年,这村在农场积极引导下,通过走出去到外地参观学习,全村近70亩旱田地都采用了这种新种植模式,亩收入超过了3000元。

    在唐海县八农场,农民着实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玉米地里收辣椒、玉米地里摘西瓜、冬枣园里拾棉花等立体间作套种,倍受农民青睐,预计今年这场间作套种面积将达到3000亩。

    玉米掰着论个儿卖

    在唐海县八农场东木庄村,记者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儿:村农工郑国岭去年承包了13亩旱田地,第一茬卖了4万多个儿玉米棒,批发价每个0.5元,第二茬又种上了白菜、萝卜。二茬种菜倒是不新鲜,这玉米擗着论个儿卖倒让笔者半信半疑。于是,笔者兴致勃勃来到村党支部,村支书又带着笔者来到了农工郑国岭家中,一进门,郑国岭就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种田增收经”,他说,他种的这种玉米叫中糯1号,是一种食用玉米,于4月初播种,生长期为90天,当玉米长熟时,唐山、北京等地的商贩纷纷前来订购,他说,光玉米每亩产效益近千元,刨除承包费、人工费等投入,每亩纯收入达300元,随后于8月初,又接茬种上了5亩红萝卜、4亩芥菜和4亩大白菜,亩效益可达300元,两茬合计亩纯效益在500元以上。“我这点地去年还行,最少能挣6000块,今年说啥也得多种点儿!”说至此,郑国岭已乐得合不拢嘴。这本“增收经”郑国岭可真是念活了,通过他的带动,村里现在已有40多户准备今年种植这种论个儿卖的糯玉米。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