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鹰全国两会期间纵谈曹妃甸
早春的阳光洒满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一艘来自澳大利亚的巨轮正在紧张卸载铁矿石。不远处工地上,重型卡车来往穿梭,高高塔吊轻舒长臂,数万名建设者正在料峭海风中鏖战……曹妃甸——这个渤海湾中的带状沙岛,正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开发建设曹妃甸,对于唐山来说是最大的机遇。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以创新的勇气开展各项工作,以崭新的理念逐步破题,把曹妃甸打造成中国循环经济示范区。”陈国鹰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曹妃甸是国家“十一五”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2007年首钢京唐钢铁厂正式开工为标志,曹妃甸进入了大规模产业聚集阶段。截至目前,曹妃甸已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到“十一五”末,曹妃甸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
曹妃甸这个“巨人”的崛起,不仅直接关系唐山、河北的改革发展大局,而且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指出,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这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
陈国鹰说,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资源消耗很快、能耗居高不下等问题。“通过曹妃甸示范区的摸索实践,将解决困扰唐山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也将给国内重化工业发展带来启示。”
几年前,当首钢决定搬迁到曹妃甸,与唐钢重建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时,曾有人担心,北京的污染会不会转嫁到河北。而今,随着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开工,疑虑烟消云散。在这片昔日渺无人烟的滩涂上,一个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呼之欲出。陈国鹰说,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新首钢随处可见,如利用钢铁工业炼制焦炭的煤焦油,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发展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利用钢铁厂和发电厂的工业废渣,建设年产300万吨的水泥超细粉工程;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
发展循环经济是曹妃甸立区之本。陈国鹰强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唐山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曹妃甸开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建设和培育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电力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四大管理控制体系;着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利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最终形成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网,力争做到不放过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外泄一滴废水。
循环经济已成为曹妃甸选择项目的一个关键门槛。陈国鹰介绍:“一个项目能否进入曹妃甸,除了产业要有优势,更重要的是看它能不能在曹妃甸循环经济系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曹妃甸先后拒绝了100多亿元投资总额的项目进驻。曾有一个电解铝项目一期投资16亿元,由于污染较大,且无法在曹妃甸产业链中消化,最终园区还是选择了放弃。”
这两年,通过曹妃甸这个“龙头”带动,唐山这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也在悄然“变脸”,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循环经济三大文章先后破题。陈国鹰自信地说:“以曹妃甸新区为跳板,唐山开始了由内陆向沿海、由传统向现代的一跃。通过新区带‘老区'、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唐山全面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努力把整个唐山建成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记者张洪河)